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遜克縣外向型農業開發向深度發展
2009-01-17 20:35: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於淑紅 王洪東 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7日訊(於淑紅 王洪東 記者 邵奇)遜克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把對俄農業合作作為農民增收、財政創收的有效途徑,從建立對俄農業合作園區入手,堅持以公司牽動農戶,以園區帶動基地,推動了對俄農業合作向深度發展。

  目前,遜克縣在俄建立了農業合作園區和9個合作農場,共投入對俄農業合作資金850餘萬元,過境農機具139臺件,承包俄方土地1萬公頃。除在俄米區外,遜克縣一批農民還在阿州的紮維京斯克、賴齊欣斯克等市區從事蔬菜種植和畜牧業養殖。2008年開發種植大田作物6300多公頃,蔬菜260公頃,建養豬場2處,生豬存欄650餘頭,純收入達1100萬元。

  搶抓機遇闢財源

  俄阿穆爾州米哈依洛夫區有近3.5萬公頃土地長期撂荒,而且土質肥沃,氣候條件與遜克縣大致相同。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開展對俄農業合作,一方面可擴大該縣農業生產空間,使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走出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成立財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赴俄開發土地,能夠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彌補縣財力不足。同時抓住全省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有利機遇,積極開展雙方政府間的會談與磋商,爭取俄方在土地、稅收、能源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縣政府與俄米哈伊洛夫區政府簽訂了1萬公頃的土地租賃合同。

  2008年,遜克縣對俄轉移勞動力320多人,赴俄普通勞務人員年人均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上,勞務收入達750萬元。

  創新機制求合作

  政府搭臺做堅實後盾。雙方政府通過頻繁往來,逐步建立起了政府間互信、部門間密切協作、私人關系融洽的雙邊合作關系。2004年8月,俄阿州政府在『園區』召開了中俄農業合作現場會。2005年,示范園區由縣區級上昇到黑河與阿州兩地級示范項目。2006年,該園區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遠東地區中俄農業合作示范園區。

  企業統一經營彰顯競爭優勢。縣政府組建了遜克縣財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個對俄農業合作公司,實行了對俄農業合作『五統一』的運營模式。即『統一租賃土地,統一辦理涉外經營手續,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組織物資通關,統一結算貿易往來資金』,實現了政府和公司承擔風險,農民受益。在優勢和效益的帶動下,過去分散經營的農戶主動請求掛靠公司或以資產入股加入公司。目前,公司『掛靠戶』已由最初的6戶發展到72戶。

  農戶分散承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參與對俄農業開發的公司與經營業戶,采取經營戶獨立核算與公司統一經營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統』的優勢和『分』的靈活。公司在安排承包戶的種植面積、主要機械配備數量、種植作物品種及僱傭普通勞務人員的結構和數量時,堅持市場調查與了解農戶意願相結合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形成了融洽的合作關系。

  規范運作上水平

  為了徹底解除參與經營的農民和農戶的後顧之懮,遜克縣委、縣政府整合了地方財政資金和省農委、省財政等部門專項扶持資金,統一承租俄方土地經營,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引導企業和農民個人投資。縣委、縣政府適時出臺了《遜克縣推進對俄農業戰略合作昇級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以政府補貼代替政府直接投入、直接經營的做法。使政府投入更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經營更加符合市場化需求。由公司統一承租俄方耕地,在土地整理、建設蔬菜大棚、購置部分先進的農機具後,再承包給經營戶,公司同時下達種植耕作技術規程,指導農戶生產,實現規范經營。2003年,雙方協商將『中俄農業合作示范園區』作為中俄農業合作的示范基地,投入財政資金460萬元,種植品種采用了俄羅斯和國內的優良大豆品種,耕作方式采用國內壟三栽培技術,提高了園區的大豆產量,降低了種植成本,蔬菜生產也已初具規模。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