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9日訊 清冰雪工作是北方城市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是每個冬季的常規動作。然而年復一年,清冰雪技術日漸成熟,清冰雪力量日漸強大,清冰雪矛盾卻不見減緩。尤其是今年,哈爾濱即將承辦大冬會,清冰雪好壞直接影響到的交通狀況、市容市貌都將直接呈現在世界各地來賓面前。這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今冬清冰雪的效果令市民很難滿意。伴隨著飄落的雪花,『路滑、堵車、撞車、跌傷、黑泥』等等成為今冬市民言談中的常見詞。百姓不滿、司機叫苦、保潔員喊累、管理者皺眉頭。是融雪劑使用不當?是資金投入不足?還是清冰雪機制、體制不順?近日,記者帶著諸多疑問,采訪了有關管理者、專家和市民,希望能在現有條件下找出一條今冬清冰雪的可行之路。
16場雪難壞清冰雪人員
2008年入冬至今,哈爾濱市已降雪16場,其中14場小雪、兩場中雪。雖然單場雪量都不大,但卻給清冰雪管理、作業人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2008年12月初的一場小雪,個別區由於使用融雪劑不當,導致街路大面積出現黑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隨後的幾場小雪,清冰雪管理者、責任單位視融雪劑為『高壓線』,除坡路外,其他街路都不敢使用融雪劑,又造成了經常性的路滑、堵車現象。
據市清冰雪指揮部辦公室有關人士介紹,小雪落到地面上,經車一輾壓,很快就會形成一層薄冰,機械、人工清理效率都很低。另外,經費、作業人員的不足,也直接影響清冰雪的效果。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有6000多名環衛工人,加上街道辦的人員、僱用的農民工、清冰雪公司的作業人員,全市常規的清冰雪作業人員在萬人左右。然而,隨著近些年哈爾濱城市迅速發展,城區清雪面積已由10年前的1200萬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3500萬平方米,平均一場雪一個人要清3000多平方米,根本清不過來。
是要暢通還是保整潔?
一位多年從事清冰雪的管理人員表示,多年以來,哈爾濱市一直在探索適合自己的清冰雪作業方式。目前的作業方式是人機結合、輔助使用融雪劑。但由於使用融雪劑常出現黑泥現象,致使在融雪劑的使用上更加審慎,清冰雪效率打了很大的折扣。
道裡區城管局局長韓建章認為,對於城市管理來說,降雪就是災,首要的是要保證交通暢通。沒必要對融雪劑人人喊打,只要控制好用量,使用後及時清掃、拉運,融雪劑的危害都可以得到解決。韓建章同時表示,對公園、步行街等特定區域,不用融雪劑還是科學合理的。
眾多司機對於不用融雪劑造成的路滑可謂深惡痛絕。開車兩年的秦先生表示,如果非要在滑點和黑點之間來選的話,他寧願選擇黑點。
在市清冰雪辦與交警部門的一次協調會上,雙方一致認為,市區55處坡路必須及時布撒融雪劑,纔能保證交通暢通。
不用融雪劑行不行?
用融雪劑會使街路出現黑泥、會危害路橋和植物,那麼不用融雪劑行不行?
松北區就是從不使用融雪劑進行清雪的。負責管理清冰雪的松北區綜治辦主任李建霖說,他們把馬路分成多個等級,一些重點路段、公交站點必須邊下邊清,雪下多久,清潔工人就要工作多久。在車流量大的松北大道,一條馬路被分成若乾級別,公路大橋到太陽島道口這一段,車流量很大,清雪工作一律在夜間和清晨進行,夜間用機械大致清一遍,清晨清潔工人再一點點把路面『啃』乾淨。
不撒融雪劑,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時間清理冰雪,松北區在清冰雪方面是否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記者采訪得知,松北區每年用在清雪上的費用並不高,大致在二三百萬元。對比全市每年清冰雪消耗資金三四千萬元,松北區清冰雪的投入是相對較低的。該區綜合整治辦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省錢主要是省在了購買融雪劑的費用和拉運的費用上。由於不用融雪劑,冰雪不用拉到很遠處處理,部分街路上的雪甚至可以直接堆在路邊。
既然不用融雪劑,也能清好雪,那麼這種『綠色清雪』模式能否全市推廣?對此,市清冰雪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哈爾濱市使用融雪劑的態度是科學使用、輔助使用,能不用盡量不用,能少用盡量少用,但全面禁止使用、推廣『綠色清雪』還不太現實。
韓建章認為,在人員有限、機械化程度還有待提高的今天,融雪劑的輔助功能必不可少。另外,哈爾濱坡路較多,在一些特殊的天氣,降雪後路面會立即形成薄冰,清除這種薄冰機械根本幫不上忙,人工清理效率又非常低,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使用融雪劑輔助清雪。
用融雪劑就一定『黑』嗎?
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吳文偉曾在哈爾濱表示,融雪劑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使用的,到目前發達國家仍在使用,關鍵是要確保使用量適宜、用後及時清除。
既然融雪劑本身沒問題,那麼在使用過程中為何會出現黑泥現象?市清冰雪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融雪劑本身是無色的,與雪融合也不會令雪變色,積雪是在融化的過程中吸附了空氣中的灰塵纔變黑。哈爾濱市冬季采暖期空氣中灰塵含量較大,使用融雪劑後,積雪更容易變黑。要避免出現黑泥,只要用後及時清除就可以了。
據悉,目前哈爾濱市使用的融雪劑是政府通過招標統一采購的,由山東濰坊昌大公司生產,其各項環保指標都符合目前國內開始試行的標准。而且,該公司生產的融雪劑還大量出口日、韓等國。
如何加強監管約束力?
融雪劑還得使,那麼在具體執行操作中該如何加強監管?一位專家表示,目前哈爾濱市各項制度、細則並不落後於其他城市,如黃牌警告機制、融雪劑使用細則等還具有一定的領先地位,關鍵要看落實。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出臺清冰雪黃牌警告機制已經多年,清冰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少,但至今還未發出過一張黃牌。
有專家表示,與其拿著發布出去的黃牌,還不如推行市場化。目前,哈爾濱市松北區和哈開發區清冰雪都采用了市場化方式,每年進行招投標,中標單位負責清雪,管理部門負責檢查,按效果、滿意度給錢。
其實不管是黃牌警告還是經濟監管,只要認真落實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是經濟監管更簡潔、容易操作罷了。可以讓領導離職、讓公務員考核不達標的黃牌,一旦真發下去了,相信也能起到良好的監管、震懾作用。
增加投入纔能提高效率
在哈爾濱市萬餘清冰雪大軍中,主力部隊是6000多人的清掃保潔人員。平時,他們得負責街路清掃保潔;一下雪,他們就得凌晨兩三點鍾開始勞動,有時一直乾到晚上七八點鍾。據一位保潔人員透露,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工資只有650元,清雪時只有一點象征性的補助。高強度的勞動、低微的收入,很難激發勞動熱情。
記者采訪中發現,很多管理人員都提到清冰雪資金問題。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清冰雪資金主要來自區、街自籌,市裡劃撥一部分。由於區、街自己投入,錢花起來自然能省則省,清冰雪人員能少僱點就少僱點,清冰雪的效率、社會滿意度自然難以達標。多位清冰雪管理人員表示,不管是提高清冰雪人員待遇,還是走市場化之路,想辦法增加投入、增強資金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