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訊 省農村信用聯社黨委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堅持邊學習邊改,按照『保證三農、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發揮作用』的原則,研究謀劃促進農村信用社科學發展,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七項新目標:
1、擴大信貸規模。認真落實國家關於保增長、促內需、防風險的相關要求,圍繞省委、省政府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各項決策部署和項目安排,主動策應和發掘金融需求,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2009年,全省農村信用社力爭純投放560億元,純投放農業貸款470億元,確保農業地區的農村信用社80%以上的新增貸款用於農業,非農業地區的信用社40%以上的新增貸款用於農業,最大限度滿足『三農』發展需要。
2、突出支持重點。全省農村信用社將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重點將資金投向『三農』、中小企業、民生等行業和領域,支持農村產業昇級和結構優化。突出八個重點:一是計劃投放種植業貸款400億元;計劃投放養殖業貸款50億元。二是計劃投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貸款10億元,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型、行業協會型、經紀人帶頭型合作經濟組織,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計劃投放農村勞動力轉移貸款3億元,推動我省勞務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四是計劃投放農機具貸款20億元,購買大型農機具10000臺(套),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五是計劃投放涉農中小企業貸款30億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六是從總體信貸規模中拿出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七是與省婦聯聯合開展農村婦女『畜牧興家』小額信貸幫扶活動。八是計劃發放農民自建房貸款4億元,計劃投放生源地助學貸款5000萬元,計劃投放農戶耐用消費品貸款10億元,滿足農村多元化的信貸資金需求。
3、積極籌措資金。采取切實可行措施,積極籌措資金,加大低成本資金組織力度,爭取到年底各項存款突破1000億元,確保信貸資金的有效投入。全面加強與政府涉農部門的合作,探索『優勢互補、資源整合』的合作機制,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有效整合各類農村資源,為農村改革發展出力。
4、拓展市場范圍。按照『上山、下鄉、進場、入市』的整體思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需求,優化網點結構布局,提高省內大中城市流動人口密集的車站、學校、商場等地區的網點覆蓋率,提高部分經濟基礎薄弱、金融服務空白的邊遠地區的網點分布率,2009年計劃新增營業網點56個,全力打造『百姓身邊的銀行』。 5、加快業務創新。緊緊圍繞各類客戶多元化的需求,積極尋求既能滿足農村信用社特殊客戶群體需求又能推動農村信用社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業務模式和業務種類,全面加快各項業務的發展與創新。依托農村信用社『服務點多面廣、網絡連結城鄉』的優勢,發行信用卡,開通網上銀行,不斷研發推出各種融資、理財、代收代付類金融產品,拓寬服務領域,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6、改善支農服務。積極探索支農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完善貸款管理辦法,簡化貸款審批和發放手續,提高貸款效率。科學把握經濟調整對農戶的影響和我省農業生產、銷售周期的變化情況,落實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第一階段推出的農業貸款『總量擴大、利率優惠、對象拓寬、額度增大、期限延長、品種增加、擔保方式多樣』等『七項』惠農措施,切實做到『以農為本、讓利於農』。
7、推進農村信用工程。繼續開展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工作,采取『貸款優先、額度放寬、利率優惠』等積極措施,培育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帶動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建設,為建設誠信、文明的新農村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