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訊 記者近日在去年底新開業的麥凱樂購物中心看到,不少消費者都是先到店裡就餐再購物,餐飲帶動了整個商場的人氣。同樣,位於開發區的百盛萬達購物廣場和位於道裡區中心地段的大商哈一百裡的餐飲場所生意也都異常火爆。
綜觀邁入2009年的哈埠商業,可以說大型商場聯姻知名餐飲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一種定型的組合模式。
餐飲進商場相互借勢實現雙贏
如何提昇人氣,是每個商家都要面對的課題。綜觀目前的本地商業,近年新開張的百盛、愛建百聯、金安、家樂福、沃爾瑪等購物場所均無一例外地在商場重要位置開設餐飲區域,而一些老的大型購物場所也紛紛打起了知名餐飲牌,曼哈頓商場早在5年前就開闢整個一層樓做風味小吃,近年又借鑒了一些外來商業巨頭的做法,把街頭小吃大排檔的風格改為知名餐飲品牌,從而提昇了整個就餐區域的檔次和環境,通過知名餐飲帶來了更多的人氣。
在百盛萬達購物廣場,幾位正在就餐的消費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商場內的配套餐飲表示滿意,有的消費者還說就是衝著店內的特色知名餐飲來的。
據了解,開在大型商場內的餐飲店不但午餐和晚餐時間食客爆滿,非飯口時間客流量也很大。據麥凱樂購物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商場雖剛剛開業不久,但一些知名餐飲連鎖店的生意都不錯,這也為整個商場斂聚了大量的人氣,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
餐飲效應折射綜合服務需求
記者在新近開業的幾家大型購物場所看到,餐飲區內各家店鋪的開業率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百,據說餐飲基本是這些大型購物場所招商最快和出租率最高的部分。其原因是由於餐飲企業的經營成本相比於商場其他零售業態較低,而獲得的收益又較大。哈商大教授姚鳳閣認為,經營大型購物場所的商家之所以都選擇餐飲作為突破口來拉動商場人氣,是因為相比於大型購物場所內的其他業態,餐飲企業的運營模式簡單、市場培育期短、投資回報快。
愛建百聯購物中心工作人員說,他們購物中心內的餐飲品牌多是知名餐飲連鎖企業,這些企業在入駐前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消費者甚至會從較遠的地方專程開車來找自己喜歡的餐廳就餐。這與商場培育一個新的餐飲品牌、慢慢讓大家熟悉、慢慢培養忠實的消費群體相比,無疑是走了一個捷徑,經營風險也降了許多。
配套餐飲也會成為『雙刃劍』
盡管有很多大型購物場所通過知名餐飲企業拉動了商場的人氣,但也有一些商場因為店內的餐飲經營不善,影響了自己的聲譽。
記者在位於香坊區安樂街上一家大型購物場所的地下一層特色小吃城看到,這裡的商業布局混亂,在現代化的大廈裡,地下小吃城就像街頭大排檔。省飲食文化協會周德榮會長表示,如今有一些商場簡單地把餐飲當做配套功能,認為只要能滿足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方便就餐就可以了,對經營者經營的菜品味道是否正宗、可口並沒有太高要求,有的衛生管理也存在問題,這種只為了配套而配套的做法,市場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業內專家認為,在餐飲進商場成為模式的今天,對於一些配套餐飲不但沒有起到增加商場收益、提高人氣作用的現象,經營者必須有足夠的認識,防止本來是起著帶動客流量作用的餐飲成為負面影響的誘因,降低消費者對整個購物環境的滿意度。配套餐飲作為大型購物場所的輔助服務,只有定位與商場消費群體相適應,纔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商場也纔能從中得到客流量的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