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財政廳推出吸引投資和引導消費措施
2009-02-03 17:13: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3日訊 省財政廳密切聯系財政工作實際,研究提出了財政部門吸引投資和引導消費『雙十條』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吸引投資『十條』措施。一是加大對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貫徹積極財政政策,千方百計籌集資金,重點支持全省公路、農村公路、哈大齊城際鐵路、哈爾濱地鐵、哈大齊工業走廊園區建設,支持『三供兩治一綠』等民生工程建設。二是調整支出方向增加擴大內需投資配套。整合現有專項資金,新增預算安排,將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到位,確保中央擴大內需投資發揮應有效益。三是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以城市基礎設施、交通、能源、環保、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公益類和准公益類項目為投資重點,積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開展主權外債貸款轉貸銀行提供國內配套貸款試點,提高擴大內需的資金投入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市縣利用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等實施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類項目。四是促進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制定相應財政政策,鼓勵銀行類金融機構擴大在我省投放貸款總量,引導貸款投向,加大對符合我省產業發展規劃的大項目支持力度。采取措施支持農村信用社放大貸款規模,重點用於農民儲糧、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千萬噸奶工程、五千萬頭生豬工程、泥草房改造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擴大『三農』信貸投放。五是加大支持招商引資力度。通過『以獎代投』和貼息等方式,落實支持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發展總部經濟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支持國際、國內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重組兼並我省企業,到我省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鼓勵和支持市縣政府加大定向招商力度,積極與東部發達地區接洽談判,承接產業轉移。對引進項目多、投資額度大、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財政貢獻大的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無償資助和固定資產貸款貼息支持。六是支持金融業加快發展和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省級農墾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的組建與發展。鼓勵和支持省外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到我省設立總部、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對引進符合條件的金融企業總部、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地方政府給予一次性補助,省財政按照實際補助額的50%對地方政府給予資助。鼓勵市縣政府資助企業搞好前期輔導,促進企業上市融資,省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地方政府一定比例的資助。七是支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發展。支持黑龍江省大正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省政府對金融業投資主體,以市場運作方式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發揮融資規模效應;支持其聯合省內外資金實力雄厚的國有大型企業、國際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和戰略投資者,設立農業產業基金和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用於支持我省地方經濟發展。八是支持信用擔保機構做大做強。通過資本擴充、參股帶動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建立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體,各類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省、市、縣三級擔保網絡,做大做強省、市、縣各級擔保機構,提高擔保能力,擴大擔保領域和范圍。建立完善擔保風險代償補助制度,降低擔保門檻,提昇擔保信譽,提高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能力。九是充分利用中央財政代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搞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財政代發行我省地方政府債券,進一步增強我省重大基礎設施和大項目建設的投入能力。建立完善我省政府債務管理的『借、用、還』良性運行機制,發揮政府債務對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作用。十是建立和完善貸款融資平臺。發揮好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合作貸款作用,清理整合現有融資平臺的剩餘信用額度,按照省政府的統一規劃,重點用於大項目建設;推進國家開發銀行等商業銀行與市縣政府間的合作,加強各市縣二級融資平臺建設,增加平臺資本金和資產投入,做大做強二級平臺;落實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專項投入政策,支持企業及大型企業集團聯合組建融資平臺,推動融資平臺與銀行開展戰略合作。

  引導消費『十條』措施。一是支持促進就業再就業。增加就業補助資金投入,有效落實社會保險、職業培訓和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促進增加收入,增強消費能力。二是促進提高城鎮居民收入。認真落實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准、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等政策,促進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政策,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並對義務教育學校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籌集資金妥善解決企業分離辦社會問題,穩步提高工資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三是加大惠農補貼力度。認真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增加種糧農民補貼,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增加農民現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加大對農業物質裝備補貼力度,大力支持測土配方施肥、水稻育秧大棚建設、大型農機具購置等,提高耕地產出能力,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四是提高社會保險水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探索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進一步擴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全面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准。五是提昇困難群體救助水平。提高全省城鄉低保對象財政補助水平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准;加大城鄉大病救助資金投入力度,有效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認真落實『兩節』期間對城鄉低收入群眾每人一次性發放生活補助政策。六是積極推進家電下鄉。認真落實國家促進家電下鄉財政補貼政策,足額安排資金,制定家電下鄉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補貼資金安全、及時發放,促進農村消費。七是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條件。加大對保障性住房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層級式住房保障體系,促進低收入群體改善住房條件。貫徹落實國家減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降低房地產交易契稅稅率等鼓勵普通商品房消費的稅收優惠政策,清理和規范房地產行業收費基金項目和收費標准,優化房地產消費環境。八是支持旅游和節假日消費。制定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的財政政策,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重點支持龍頭旅游資源開發,改善旅游環境,刺激旅游消費。推動國家帶薪年休假政策落實,拉動會展和節假日消費。九是支持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支持開展新農村物流網絡服務體系、『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工程建設,促進城鄉物資流通,降低消費成本。認真落實中央民貿貼息和特需品補助政策,促進民族商品的生產和流通。十是支持規范消費市場。支持開展對食品、藥品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質量監控,加大對消費品監管專項整治和打假力度,加強市場監管,保證產品質量,保護百姓消費權益,增強百姓消費信心。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