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4日訊 近日,在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舉辦的首次評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活動中,中央大街成為哈爾濱市唯一被申報的街道。據有關部門介紹,被業內人士稱作『建築博物館』的中央大街引起了組委會的關注,入選希望極大。
據了解,此次評選活動自去年12月初開始,在全國600餘座大中城市內,挑選具有文化底蘊、廣泛社會影響、鮮明特色與發展活力的古老街路。經組委會評選確定後,將舉行入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授牌儀式。據專家們介紹,此次評選活動將更有利於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讓市民充分認識城市名街的歷史文化價值,從而加強對它們的保護、傳承和建設。
據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中央大街參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方石路面極具特色,街道兩側建築集中,而且各具風格。經過工作人員1個多月的搜集整理,30餘張記錄中央大街變遷的珍貴照片和申報材料已送交組委會。評委們將中央大街稱作『建築博物館』,無不為之驚嘆。部分專家認為,中央大街的歷史悠久,社會知名度極高,管理機制完善,這些都會為它加分。
市文物管理站提供的中央大街各個時期的照片。本報記者楊銳翻拍
小資料
據了解,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5年被改稱為『中央大街』。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延長米。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保護建築13棟。含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和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中央大街確定為保護建築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將其改造成當時亞洲最長最大的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