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餅店外顧客排起了長隊。
東北網2月5日訊 4日是『立春』,哈爾濱市市民紛紛吃春餅『咬春』,各大春餅店顧客盈門,與春餅相關的食品春卷、豆芽也開始熱銷。
4日中午,記者在哈爾濱市果戈裡大街上兩家春餅店內看到,店裡擠滿了客人,不少客人在排隊等號。『春餅太好賣了,今天的客流比平時多兩倍還多!』一春餅店經營者高興地告訴記者,全家團聚吃春餅,民間有『春回大地』、『有頭有尾』的吉祥含義,很多市民對『立春』比較重視,提前到春餅店預訂了餐位。
記者采訪發現,哈爾濱市絕大多數專營春餅的飯店出現了一桌難求的局面,不少春餅店的餐臺早在年前就被預訂一空了,由於顧客排隊進門,不少春餅店都多次翻臺。
除了到春餅店『咬春』,還有不少市民選擇在家裡自己動手做春餅,於是豆芽、韭菜、土豆等春餅配菜成了搶手貨。記者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一家超市看到,剛到中午豆芽已經脫銷。工作人員說,上午買豆芽的隊伍排了十幾米長,11點左右500多公斤豆芽就已經賣光了;此外人們習慣配著春餅吃的韭菜、蘿卜等賣得也非常快;醬肘子更是一早就被搶購一空。
新聞鏈接
據民俗專家介紹,『立春』亦稱『打春』、『咬春』或『報春』,從3000多年前開始,中國古人便開始在『立春』這一天舉行『打春牛』等活動迎接春天的到來。此外,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思。
春餅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所卷的菜包括蔬菜和炒菜。舊時,吃春餅時講究到合子鋪去要合子菜。合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吃春餅主要是為了防病迎春,春餅裡的蘿卜就是用來治牙疼的,有『吃了春餅,牙一年都不會疼』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