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環保廳圍繞擴內需保增長創新工作舉措
2009-02-05 14:35:55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訊 省環境保護廳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注重把世情與省情緊密結合起來研究,把做好自身工作與服務全省經濟統一起來思考,正視國際金融危機給環境保護產業及全省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按照邊學邊整邊改要求推動學習成果轉化,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理清頭腦、融智思策的有利契機,科學籌劃部署2009年度工作,確定了切合當前形勢與工作實際的思路和舉措。

  一、以清醒的頭腦探析金融風暴對環境保護事業帶來的『危』與『機』。廳黨組經過多次學習調研和例會研究,形成了世界性金融風暴給全省經濟和環境保護行業帶來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的共識。環境保護部門要應對挑戰,必須在三個方面加強防范。一要防止以犧牲環境保護目標換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調控目標的苗頭。以省委提出的『八大經濟區域、十大民生工程』戰略規劃為支點,積極引導和規范各地區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規模,通過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和支橕作用,促進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協調同步前行。二要防止各類企業因金融風暴影響而弱化節能減排的意識和行為。通過大力宣傳和強力督察,切實強化各大企業節能減排意識,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為核心,依托環保治理項目,促進節能減排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和全過程控制轉變,將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三要防止個別地區職能部門降低環保准入門檻的傾向。通過及時有力跟蹤監測和嚴格執法,確保環評標准不降低,程序不簡化,在堅持高標准、硬原則服務中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廳黨組還認識到,盡管金融危機使全省經濟和環境保護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但機遇遠遠大於挑戰。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大政方針為環境保護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家為擴大內需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建設包括生態環境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內的十項工程,為環境保護事業提供了財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以及全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更為全省環境保護部門做好工作吃了『定心丸』。因此,只要抓住機遇,奮發作為,就能創造更大的業績。

  二、以科學的理念提昇乾事創業的思路和境界。為保障和服務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定樹立『四個堅持』的理念。一是堅持解放思想永不止步,加快從『有為有位』向『有位有為』轉變,努力使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樹立爭先創優、為集體添光增彩的意識和為打造新的環保形象而全身心投入的覺悟,形成五指並攏、合力出擊的態勢。二是堅持群眾觀點永不懈怠,努力改善環境質量,切實讓環境保護成果共享。把改善環境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務,以全省啟動『三供兩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把治污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為牽動,逐步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的基本環境權益需求。三是堅持履行職責永不退縮,嚴肅處理環境違法行為,規范發展秩序。堅持打擊與規范並重,創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秩序,保障又好又快發展,促進地方政府『關小上大』,淘汰落後產能,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最終為全省騰出發展空間,創造發展機遇,提昇發展層次,實現科學發展。四是堅持服務大局永不偏離,把握服務發展內涵,增強服務發展意識,提高服務發展能力。以『八大經濟區域、十大民生工程』為服務重點,把省委、省政府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部署理解到位、貫徹到位、執行到位,在提昇駕馭『對上負責』與『對下服務』的『兩難』能力中,尋求二者的最佳契合點,求得實現保護與保障的『雙贏』。

  三、以強有力的措施服務保障於全省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戰略工程。充分認識本部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作用,突出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永恆主題,提出抓緊建立『四大體系』,即建立嚴格的跨流域行政區界考核體系、完善的城市環境質量公眾評價體系、科學的飲用水源水質預警安全保障體系、先進的環境監測監察質量保證體系等。圍繞全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大局,對符合拉動內需重點投資方向、滿足環保准入條件的項目,盡快辦理手續;對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災後重建等有利於擴大內需的國家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同時提出,要加強投資引導,明確相關行業環保准入要求和鼓勵使用的環保工藝等,用有效信息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嚴格環境准入門檻,嚴防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反彈。在繼續做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規劃環評通過環境保護部論證、高速公路項目通過國家環評技術評估等後續工作基礎上,全面推進區域環評和規劃環評,完成大慶經濟開發區、『兩江一湖』地區水稻生產基地建設等一批項目規劃環評審查,確保用綠色引擎推動龍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