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這個項目很特別,從立項到驗收,必須讓老百姓參與全過程,不按程序乾不給錢。現在,村裡想藏點事兒不行了。』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滿族鄉海溝村支書楊奎禮所說的項目,就是哈市實施的參與式預算新農村建設項目之一的村屯巷路改造。像阿城區一樣,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巴彥縣.雙城等縣鄉的庭院改造、自來水工程改造、供暖工程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都實行了財政『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是一個全新的財政預算模式。據介紹,過去用於公共項目建設的資金,經同級人大批准後,依據年度計劃安排就可以了。直到工程施工,老百姓纔知道有這個項目,但具體的資金安排並不清楚。往往是政府花了不少錢,為老百姓建設的項目不少,可老百姓並不滿意。從2006年開始,哈市在阿城和道裡兩區推行財政『參與式預算』試點工作,將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公共項目建設資金,交給公眾討論後決定。
在阿城海溝村村部,公示板刷在村頭的一面牆上,很醒目:道路使用資金5萬元,牆體粉刷5萬元。在村裡轉一圈,圍牆畫著美麗的圖案,道路全部水泥路面。村民吳景方和趙慶斌高興地說,以前村裡的錢咋花不知道,現在不一樣了,要開會選代表,投票定項目,花多少錢都知道。他們還監督施工。因為修路這個事兒,村民們對支書楊奎禮很滿意,關系更融洽了。老楊說,現在村支部很有號召力。
哈爾濱道裡區改造的21個庭院,從立項開始就請百姓參與,從項目預算、實施,工程進展,工程質量,項目驗收都有百姓代表全程監督。群眾成為項目真正主人,不少居民在施工期間,幫著乾活,免費供電水。
據了解,今年哈市在參與式預算項目選取上,繼續向民生項目傾斜,項目數增加到99個,是去年的3倍,涉及金額1.1億元。同時,將參與式預算工作在全市所有縣區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