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0日訊 每年的春節期間,市民們都會把家裡的年貨垃圾扔掉或是當廢品賣掉,這也為不少小區保潔員和廢品收購站創造了一個短期的『致富時段』,但今年他們卻發現市場行情不好,年貨垃圾、廢品『降檔』了,他們的收入也隨之大幅下降。
3日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江畔公園附近的一個高層住宅樓。正在收拾小區垃圾的呂大爺告訴記者,過節期間,小區的垃圾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不少,一般百姓家扔的多是果皮紙屑等『純垃圾』,有個別居民家扔掉的垃圾也都是以饅頭、剩菜、水果為主的素食垃圾。而豪華包裝的禮盒垃圾大幅減少,『去年,我撿到了很多花花綠綠的紙殼包裝,有白酒的、保健品的、海參的、化妝品的……今年過年,每天只能撿到10多個這樣的廢品,也沒賣出幾個錢。』
6日上午,在香坊區三大動力路樂松小區擔任保潔員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每到過年,半米高的煙花,居民一放就是好幾個,過年期間,每天的鞭炮碎屑和高檔煙花盒成車拉,光賣這些居民燃放過的煙花禮盒就能賣300多元。今年,不光煙花禮盒減少了,能賣錢的高檔垃圾也明顯少很多。去年過年的時候,每天都會撿到很多被居民丟棄的高檔包裝盒、各種飲料罐,而今年這些垃圾比去年少了近三分之一。『從年三十兒到今天,只賣了100多元廢品垃圾,這是我在這當了3年保潔員收入最「可憐」的一年。』
在南崗區西大直街的電車小區,一位保潔員告訴記者,去年,很多居民把成箱的變質或過期的食物扔掉。翻看居民們的垃圾袋,往往會看到魚、肉、海鮮等剩菜,今年,像這樣令人心疼的『肉垃圾』減少了。
發出垃圾廢品降檔感嘆的,不僅有各大小區的保潔員,諸多廢品收購站的老板也感到了這種變化。據南崗區宣慶小區一家廢品收購站的王老板介紹,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從大年初七廢品收購站開門到現在,來賣廢品的市民減少了至少兩成。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是,2.5昇大包裝飲料瓶的收購量基本與罐裝飲料廢品的收購量相當,像喜力、嘉士伯等國外品牌的紙殼箱和啤酒瓶明顯減少。
在香坊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站,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收購站劉老板告訴記者,去年過年的時候一天光收廢品的錢就得支出七八百,用來收購各種禮盒包裝和飲料瓶就得三四百,但是今年過年期間,最好的時候3天纔花出去50多元收這些高檔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