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訊 年前,黑龍江晨報刊發了《年前火藥味不及往年濃》的報道,春節期間明顯感覺今年哈爾濱市民放鞭炮熱情減淡。新春長假過後,記者走訪了多個煙花鞭炮銷售點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銷售情況都不是很好。以往春節期間辛苦忙碌的環衛工人和搶著收禮花盒的廢品收購人員也都表示,今年鞭炮燃放確實少了許多。
在金融危機影響悄然走近大眾的同時,理性的消費觀念也正日漸主導人們的生活。
為討個好彩頭,春節時幾乎家家都要燃放煙花鞭炮。與往年各大商服、企事業單位爭相放鞭炮的熱鬧場面相比,今年放鞭炮的場面比去年冷清了不少。記者從哈爾濱市鞭炮煙花專營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近幾年哈市鞭炮銷售量呈逐年遞減的趨勢,與10年前相比,如今鞭炮的銷售量已降低了近四成。
鞭炮攤床冷冷清清
半數商家降價甩賣
2月1日是大年初七,11時許,記者來到南崗區宣化街上一個煙花鞭炮攤床。攤主劉女士看著冷冷清清的鞭炮攤,愁容滿面地說,『照理來說,今天應該是賣禮炮的高峰期,但是到現在還未開張,什麼禮炮都沒賣出去,賣了這麼多年鞭炮,今年是銷量最不好的一年。』
與劉女士的攤床相鄰的其它三家鞭炮攤上,10萬響、20萬響、50萬響、88萬響、100萬響禮炮都被放在了顯著位置,可是來買的人並不多。為了讓鞭炮盡快脫手,攤主們紛紛降價出售鞭炮。拿100萬響的禮炮來說,去年這時候賣300塊錢,現在已經降到了240塊錢。
攤主老王說,宣化街是商服集中的街道,他在這賣了好幾年鞭炮,今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上班第一天預示開門紅的吉利鞭炮,已從原來的必需品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往年動輒買個50萬、100萬響的商服,今年只是買盒10萬響的禮炮『意思』一下。
道外區北三道街與靖宇街交口的一家鞭炮攤攤主說,鞭炮價格從年初一開始,一降再降,但來買鞭炮的人較往年少了四五成。記者隨後問這位攤主,為何不送到指定的免費存儲地,等明年再賣個好價錢。攤主無奈地笑了笑說,那還得多花筆運輸費用,今年纔上了5000多的貨,剩下兩三箱運一趟還不夠油錢呢。
9日,記者在南崗、香坊等十幾處煙花鞭炮銷售點了解到,半數以上的商家低價出售鞭炮,准備收攤撤市。
居民燃放明顯減少
清潔工作輕松多了
2日,從早6時08分開始,道外區的長春街、靖宇街、仁裡街等居民聚集地便響起了鞭炮聲。衝天的二踢腳、滿地披紅的大地紅……與往年燃放50萬響禮炮相比,商家燃放的都是幾千響到20萬響等價格相對便宜的鞭炮。守候在街上的環衛工人推著車,拿著掃帚等在路旁,見一處燃放完了便趕緊上前清理。『今天是大年初八,往年這一天也是煙花鞭炮燃放的小高峰期,擔心工作量大,我們5點就上班了,做好清理大量鞭炮紙屑的准備。但一早晨就清了兩三車,還不到去年的一半呢。』
鞭炮垃圾少了,廢品收購站裡的禮花盒也不多。南崗區宣慶小區一家廢品收購站負責人告訴記者,禮花盒的回收比去年減少了至少八成。去年,廢品收購站剛一開門就回收了50多個禮花盒,而今年只回收了10多個。
家住紅旗小區的盧女士對記者說,記得以前過年,每天早上都會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吵醒,今年,終於可以在零星的鞭炮聲中睡到自然醒了。去年大年初一,出單元門口就得走炮屑堆成的『紅地毯』,而今年家門口的『紅地毯』,不論是從長度來說,還是從『紅』度來說,遠不及往年『奢華』。不僅年三十當天的火藥味淡了,整個過年期間,鞭炮聲音明顯不及往年響亮。
哈市鞭炮少了四成
燃放愈加趨於理性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市民後發現,市民在鞭炮上的消費日趨理性化是鞭炮市場日漸萎縮的主要原因。說起鞭炮,35歲的呂先生說,以前沒什麼娛樂活動,過年時放幾掛鞭炮是最過癮的事兒了。所以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天天盼著過年。一到過年,親朋好友聚會,孩子們也跟著聚到一起,放鞭炮是免不了的娛樂項目。如今,過年娛樂活動內容多了,休閑、購物、上網、游玩等逐漸衝淡了放鞭炮這一習俗。如今這放鞭炮也就是意思意思。
與市民不燃放煙花的理由不同,商家煙花鞭炮購買力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與以往相比,過年燃放煙花鞭炮也就是走走形式。經營汽配廠的閆先生說,做了5年生意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都會放上十幾萬響的鞭炮。2008年生意不盡如人意,今年春節時只在大年初七開門時放了掛鞭,討個彩頭。
記者從哈爾濱市鞭炮煙花專營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由於目前煙花鞭炮封存工作剛剛開始,今年煙花鞭炮的銷售量仍無法統計。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銷售的煙花鞭炮約佔整個哈市煙花鞭炮市場的70%。通過近幾年對公司銷售量進行比對後發現,哈市煙花鞭炮的銷售量呈逐年遞減趨勢。1999年的銷售量為1100多萬,去年銷量已降至700多萬,10年裡已減少了近四成。此外考慮到近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際的銷售量可能下降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