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打工子女環境變換快難以適應 生活乏味缺少關愛
2009-02-11 09:29:5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韜 王舒 姜紅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1日訊 每年,我們的城市都要迎來數十萬打工者,跟隨他們而來的,還有數量驚人的流動兒童。這些打工者的孩子,正處在積累知識、身體發育、形成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他們面臨著接受教育、適應新環境、轉換生活觀念等諸多實際問題。家在流動,這些孩子也就不得不接受動蕩的生活方式。流動兒童的小小世界是怎樣的?連日來,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哈爾濱市多個流動兒童家庭。

  營養不良有病難醫

  7歲的心雨(化名)現住道外區糧庫社區,家裡有父母和一個上初中的姐姐。4年前,心雨一家四口離開拜泉縣老家來到哈爾濱市打工。

  心雨剛出生便被查出患有腦偏癱,先天疾病和營養不良使心雨的身體發育變形,體重至今僅有32斤。一家人四處求醫,經醫生診斷,心雨只要連續醫治半年,便可跟正常孩子一樣生活,但數萬元的醫療費,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現在心雨仍在忍受疾病的折磨。據心雨母親講,心雨的醫藥費、心雨姐姐的學費佔了家裡大部分開支。心雨母親因身患重疾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心雨父親每天蹬三輪維系,稀粥是家裡最常吃的主食。心雨母親說:『我都不敢帶孩子出門,他常動手搶人家孩子手中的零食……』

  記者調查:因家中貧困,心雨想加強營養喝點奶粉、吃個雞蛋都是奢求。得知心雨一家的情況後,糧庫社區工作人員常為他家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並向港灣中學求助,為心雨的姐姐減免了學費。

  生活乏味缺少關愛

  11歲女孩小陽(化名),3歲時隨父母來到南崗區白家堡社區。

  小陽一家夏天早起賣菜,冬天靠小陽父親『站大崗』賺錢,一家人月均收入1千多元。小陽說,她沒有值得回憶的童年時光,每天除了乾家務,就是在外瘋玩。小陽的父親說:『我和孩子她媽賺錢養家,沒有過多時間去教管孩子,也沒給她買過玩具和書籍,但幸好白家堡社區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記者調查:南崗區婦聯為給流動兒童增添豐富的課餘生活,他們與企業家攜手在白家堡社區創辦了哈爾濱市第一個『愛心書屋』,書屋現有書籍幾千冊,孩子可以任選書籍借閱。此外,『愛心超市』的玩具天地,也給社區流動兒童添了游戲天堂。


 

  環境變換難以適應

  14歲的石頭(化名)家在通河縣依山村,隨父母來哈已有幾年時間。他父母靠賣菜為生,石頭來哈後,已從南直小學昇至初中。

  石頭來哈後,因幫父母賣菜每天要早起、晚睡,一天只能睡4個多小時。除了上學,石頭幾乎沒時間跟他人交流,父母忙於生計更無暇顧他。由於環境變化,他學習成績一路下滑至班級倒數。南崗區龍泰社區了解石頭的情況後,找到了同樣經歷的貧困大學生與他組成『一幫一』幫扶對子,在增加交流的同時,還免費為他補課。現在,石頭的學習成績已上昇至學年前十名。

  記者調查:哈爾濱市不少社區像龍泰社區一樣在設法幫助流動兒童,他們向流動兒童開放微機室、健身室等,幫他們適應新生活,特殊對象特殊幫扶。現龍泰社區幫扶的流動兒童已有34個,還為他們減免學雜費累計14000多元。

  後記:記者采訪中發現,外來打工人員普遍覺得哈爾濱人善良、朴實、真誠,他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家的感覺。雖然生活暫時還是苦澀多,但他們自信會在哈爾濱為他們的家、他們的孩子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

  據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秘書長、省春蕾捐助中心主任孫玉纔介紹,黑龍江省流動兒童、多胞胎、留守和孤困兒童近30萬人,其中很多人生活狀況不容樂觀,他們的成長需要社會各界關注、幫扶。《援助『小太陽』行動》就是希望喚起社會各界關注公益事業,幫助這部分孩子健康成長。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