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大慶市科學技術局提速全市科技創新能力
2009-02-11 14:58: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近年來,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廣大乾部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促進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積極貢獻,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振奮精神,激勵廣大科技管理系統乾部職工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科技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決定,今年表彰一批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圍繞黑龍江省科技工作發展,東北網記者進行了系列采訪。

  東北網2月11日訊 (記者 邵奇) 大慶市科學技術局作為全市的科技工作管理職能部門,目前,全市科技人員總量為11萬多人,共有大專院校7所,科研院所及分支機構78個,擁有大慶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產力促進中心2個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擁有創業服務中心和軟件園2個國家級孵化器,擁有新型復合材料產業基地、宏偉石化產業基地和服務外包園3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

  在科教興市先進市評比中,自1997-2007年大慶連續十年五屆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2006年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十五』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國家優秀示范市。市科技局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技術市場金橋獎,還先後榮獲全國專利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技術合同實施10周年先進單位、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科技系統先進集體、全省科普統計先進單位、全省火炬計劃實施先進集體、市創建文明城市標兵單位、全市行風評議最佳單位、市直機關先進黨支部、市先進黨組織和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提昇全市創新能力,全心全意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橕我們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重點工作目標,以自覺實踐『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己任,在推進科技創新和促進經濟發展上邁出了重要步伐。積極推進大學和科研院所引進建設,全力提昇全市源頭創新能力。大學和科研院所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器。近年來,大慶市科學技術局加大了對大學和科研所的引進力度,使大慶石油學院和八一農大先後整體搬遷該市,促成了中國科學院、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與我市簽署了長期的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哈醫大也在大慶設立了新校區,我們又先後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引進了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東北林業大學大慶生物技術研究院、中加食品研發中心等專業的科研院所,促成了省化工研究院、省機械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熔鹽技術研究院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石油裝備制造研究院、石油石化產品深加工研究院的建設工作也在逐步推進中。

  圍繞解決石油和石油化工、地方工業、農業及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大慶市科學技術局積極為科技項目的攻關和成果轉化架橋服務。四年來,全市共安排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17項,鑒定驗收科技成果1391項,獲國家級獎勵16項,省(部)級獎勵157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34項,『高含水長期穩產注水開采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同時,為了加快該市的項目開發工作,我們立足服務,積極幫助企業申報省和國家級科技項目,四年來共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314項,爭取資金1.47億元。我們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和形成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為科技服務工作最終目標,初步形成了以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格局。四年來,在市科技計劃中共安排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4項,支持資金3250萬元。

  目前,全市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項目194項,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到412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5家,總收入上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家。四積極開展科技興農,加強新農村建設。我們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深入紮實地開展『科技興農』,全面整合科技、人纔、資金和項目資源,逐步形成了『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原料基地+新型農民』的生產模式。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大學研究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培育出饞神、碧港、日月星、亞紡、天源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讓胡路區喇嘛甸鎮葡萄園等30餘個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設了林甸縣職業教育中心和杜蒙縣職業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星火培訓基地,形成了市、縣(區)、鄉3級農民科技體系長效培訓機制。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