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1日訊 9日是元宵節,很多市民將家中存放的鞭炮全部拿出集中燃放。震耳欲聾的鞭炮,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市民帶來了不少隱患。哈市部分市民建議,能不能給鞭炮的威力『標號』,同時注明燃放人群,最好能夠限地限時限品種燃放鞭炮。
元宵節哈市又經歷了一次煙花爆竹燃放的高峰。據家住香坊區的趙大娘講,她患有心髒病,9日窗外不時響起的爆竹聲讓她心跳加快,身體感覺頗不舒服。除了她,鄰居家的嬰兒、隔壁學習的孩子也都是受害者。
家住道裡區的李女士的遭遇更讓人心驚。除夕夜,李女士正在做年夜飯,突然一枚煙花呼嘯著衝進她家的廚房。盡管是虛驚一場,還是讓李女士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
煙花爆竹在給人們帶來喜慶歡樂的同時,也給市民帶來了煩惱。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替代這種既浪費又污染的歡樂方式,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有一種電子鞭炮,聲音和真的鞭炮差不多,節日使用這種鞭炮,既不會造成污染,又不會傷人,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推廣。
市民孫先生提出,由於過年燃放煙花爆竹是多年的傳統,改變傳統習慣是不容易讓人接受的。但鞭炮生產廠家能否嘗試,在制造鞭炮的同時,明確標注鞭炮型號和威力,以及鞭炮產生爆炸聲音的分貝數值,給鞭炮劃出不同的等級『標號』,規定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等級的鞭炮,以保障燃放的安全。
與此同時,有的市民認為,市民燃放鞭炮應該限制地點、限制時間、限制品種。比如,劃出居民社區的重點地段,在這些重點地段禁放鞭炮,或者在某些特殊地段規定允許燃放煙花爆竹。這樣既能滿足一部分人以傳統方式除舊迎新的需求,又能保障更多人的正常生活少受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