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訊 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省扶貧辦明確破解發展難題,以貧困村為對象,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以建設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堅持實施一次規劃、兩年實施、逐村驗收、分批推進的整村推進戰略,走出了一條扶貧開發的新路子。
據了解,2008年我省扶貧開發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73億元,完成了整村推進、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和連片開發試點等項目建設任務,全省貧困村人均收入達到1950元,比計劃增收150元,增長了8.3%;有34.7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750個整村推進貧困村都達到了『四有、三通、三提高』的標准,即扶持的貧困戶有一項以上增收生產項目,每個貧困戶有一名勞動力經培訓實現轉移就業,村有一臺(套)以上大中型農業機械,村有衛生室和計生服務室;通硬化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提高村風文明水平,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省扶貧辦認為,要解決新矛盾,創建新機制,取得新成效,開創新局面,就必須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統領,在改革貧困村土地經營體制上實現新突破。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大力推進貧困村農戶的土地有序流轉,並努力實現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勞動者素質,在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培訓上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整村培訓,系列轉移計劃,根據勞動力自願申報的專業實行培訓,在鄉、村培訓實行全免費,縣以上的培訓給予定額補貼,經培訓的勞動力全部實現就地轉移和外轉就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畜牧、特色及非農產業扶貧上實現新突破。增強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強化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從而實現貧困戶多元化增收,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盡快脫貧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