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3日訊 今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簽發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原產地證。新方承諾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產品關稅。
新加坡作為東盟成員國,我國已從2005年7月20日對出口到新加坡的產品簽發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可能受到我省出口新加坡的產品較少的限制,幾年來簽發的出口新加坡產品的原產地證比較少。
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務處有關人員提醒,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優惠政策實施後,優惠幅度將有很大提高,我省出口企業一定要抓住機遇,充分享受區域性優惠政策帶來的實惠,盡快擺脫金融危機帶來的困擾,實現企業的騰飛。
全年簽證金額仍然偏低
『由於我省毗鄰俄羅斯,對俄貿易佔總貿易量的近三分之二,因而對俄羅斯簽發的普惠制產地證也佔有很大的比例。』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分析道:『由於俄羅斯給予我國普惠制項下商品在最惠國稅率基礎上減免關稅25%的優惠待遇,俄羅斯的最惠國稅率平均關稅約為商品總值的10%左右,按照我省每年對俄100億美元的貿易量計算,每年應節省2.5億美元的關稅。事實上,我省全年的普惠制產地證簽證金額還不足10億美元,有很多出口產品沒有申辦普惠制原產地證,產地證的簽證率還很低,所享受的關稅優惠也就很有限。』有人形象地稱為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然而在我省,卻的尷尬本報記者蔣國紅攝
幾年來,隨著我省對外貿易的不斷增長,優惠原產地證的簽證數量也逐年增加。但是,相比較而言,我省簽發的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還不是很多,這與我省與這些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簽證國家的貿易量小有很大的關系,但也有逐年增長的趨勢。2005年普惠制產地證簽證數量17774份,簽證金額36992萬美元;2008年普惠制產地證簽證數量25166份,簽證金額89972萬美元。
優惠關稅未能盡享
據檢驗檢疫部門介紹,優惠原產地證包括普惠制原產地證和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
普惠制是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級產品)一種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關稅優惠待遇。目前普惠制項下的出口產品關稅平均比最惠國稅率低約三分之一,因此普惠制產地證,由於證書綠色被稱為『綠色黃金』。
普惠制的實施期限以10年為一個階段,從1971年開始實施以來,目前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十年的發展階段。多年來,普惠制已逐漸成為發展中國家加速經濟發展和促進出口的重要手段。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後,除可享有多邊的、無條件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外,還能享受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普惠制實施以來,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充分利用普惠制減免關稅的優惠政策,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目前全世界共有40個給惠國,除美國以外,有39個國家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往越來越頻繁,貿易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為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實現『雙贏』戰略,近幾年來,我國與許多國家和區域性經濟集團進行了多輪談判並達成協議,雙方在減讓清單中的產品可享受比最惠國稅率更為優惠的關稅稅率。這種關稅優惠是相互的,與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的、非互惠的、非歧視的普惠制有所不同。因而,原產地業務領域出現了一項新的業務,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區域性優惠政策的推出,使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外貿出口企業應當抓住機遇,充分享受區域性優惠政策帶來的實惠,使企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目前,按照簽證量統計,我省主要簽證品種有:木制品、地板、集成材、櫥櫃門、家具、柳編制品、糧食(包括大米、大豆等)、大豆分離蛋白、蔬菜、山野菜、水果、煙梗、服裝、亞麻制品、鞋類、鉛筆、地毯、玻璃制品及其他輕工業品、建築機械、機電產品、化工產品、保健品、藥品等,幾年來沒有太大變化。
被動申辦局面急需打破
『多年來,我們在利用優惠原產地證的宣傳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每年舉辦的產地證手簽人員培訓班上,在對申請注冊產地證的出口生產企業進行下廠調查時,都對出口企業的有關人員進行講解。但很多出口企業還對普惠制和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的作用不夠了解。』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說,我省很多出口企業都是在客戶要求出具優惠原產地證時,或外商在合同、信用證等單據中作了規定後,被動地申辦產地證,而不是在與客戶洽談合同時分享優惠原產地證所減免的關稅。
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醒企業在做出口業務之前,要諮詢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看看擬出口的國家是否在優惠原產地證的簽證國家范圍內,目前普惠制國家39個,亞太4個,中-東盟10個,中-巴1個,中~智1個,中~新西蘭1個,中~新加坡1個,確定簽發何種優惠原產地證,以便最大程度地享受這些優惠政策。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多年以來一直有出口巴基斯坦的業務,但量不是很大,在獲知可以簽發中-巴優惠原產地證的信息後,近兩年,該廠利用中-巴自貿區優惠政策,在與印度一些出口廠商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地位,出口量也有了很大增長。
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還提醒出口企業,將優惠原產地證書提交給客戶後,在通關結匯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取得聯系,以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2006年,哈爾濱一家企業反映俄羅斯海關要求在普惠制產地證第十一欄除加蓋中英文簽證印章外還要打上直屬局英文名稱,否則將扣除一部分關稅,檢驗檢疫部門及時將這種情況上報國家質檢總局,總局經與俄方進行協調後得知俄羅斯聯邦政府令要求必須這麼做,總局為此下發了《關於對俄羅斯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有關要求的函》在全國推行這種做法,為許多出口企業挽回了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