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爾濱旅游商品僅佔旅游總收入20% 富礦亟待挖掘
2009-02-13 14:43: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麗平 樊金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3日訊 本屆冰雪節期間,冰雪迪士尼落戶兆麟公園。游客在玩冰賞雪之後,總要買些迪士尼紀念品帶回去,這一現象引起業界關注。記者近日對哈爾濱市旅游紀念品市場調查時發現,地產旅游紀念品在品種、定位及營銷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而極大地制約了它的發展。

  旅游商品缺少地方特色

  在中央大街的一家新悅飾品店內,擠滿了前來挑選飾品的顧客。據該店老板介紹,小店開業已經快五年了,生意一直不錯,顧客大多為外地游客,但是店裡的貨品多數為毛絨制品,少有地方特色。

  記者在金谷大廈內的旅游紀念品專櫃看到,專櫃內的紀念品多為套娃、小鏡等俄羅斯商品,也有來自南方的刺繡、核雕等和本地的山珍野貨。據售貨員介紹,賣得好的主要是俄羅斯的小鏡、套娃之類的貨品,還有不少外地游客青睞當地的木耳、蘑菇等土特產。

  專櫃銷售人員正在展示旅游紀念品。

  據馬迭爾集團經營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冰雪大世界景區內首次推出了一批標有『冰雪大世界』字樣的紀念品,其樣式包括鑰匙鏈、手提包等20餘個品種,價位從十幾元到幾十元,銷售並不樂觀。

  市場份額小未現賺錢效應

  目前,哈爾濱市旅游紀念品開發粗具規模,如以紅腸、大列巴、山珍、綠色食品等為代表的食品類;以亞麻產品等為代表的服飾類;以樺樹皮畫、麥秸畫、阿城版畫、木蘭掛毯、剪紙、布藝、泥塑、魚皮制品以及木制品等為代表的工藝品類;以仿冰水晶制品、龍塔模型、銅坐龍等為代表的景區特征類,其中銅坐龍、樺樹皮畫、麥秸畫等已經成為哈爾濱的標志性旅游紀念品。據悉,阿城青銅制品公司生產的銅坐龍、銅鏡等產品,目前已達到1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哈爾濱航科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要以樺樹皮畫、薩滿神鼓、關東皮畫為主,產品品種達200多個,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哈爾濱工藝美術有限公司生產的麥秸畫等工藝美術品具有5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很受游客的喜愛。


 

  但是,由於本地特色紀念品的份額偏少進而影響了哈爾濱市旅游紀念品的收入。據了解,旅游發達國家旅游紀念品收入佔旅游總收入比例達到60%左右;而哈爾濱市旅游紀念品收入佔旅游總收入比例僅為20%。

  缺少平臺民間工藝品難突圍

  在本地特色紀念品中,民間工藝品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

  單虹是哈爾濱市的一名民間藝人,主要從事剪紙藝術,不少作品都取材於本地的風土人情,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單虹說,因為店面費用太高,她主要靠參加各種展會,擴大影響力,借機銷售產品。

  目前,民間工藝品主要問題是價格高,做工粗。如翟孟義的民俗十八怪,一套要幾千元。業內人士表示,有些民間工藝品不重視包裝,不注意宣傳,這也制約了其市場前景。

  據哈爾濱市工藝美術協會行業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哈市的工藝美術行業共有工藝雕塑、編結、刺繡等10個類別四五十個品種,其價格在幾元到上萬元不等,不少工藝品都極具地域特點,深受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喜歡,但是目前這些工藝品還僅限於參加展會,還沒有作為特色紀念品進入旅游市場。

  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

  近年來,哈爾濱市旅游局積極推進重點景區、4星以上賓館的旅游紀念品開發銷售,但各單位對此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目前,哈爾濱市景區大多將攤位出租。

  哈爾濱市旅游局規劃處副處長李文革建議,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可將幾種有潛力的紀念品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可考慮在中央大街免費提供紀念品場地。

  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商貿系教授朱彩雲認為,哈爾濱的旅游紀念品沒形成產業鏈。她建議,哈爾濱可開發地方性、便攜、性價相符的旅游紀念品。比如,我省盛產的瑪瑙、石墨、草編、山核桃等都可開發成旅游紀念品,還可探索開發仿冰雕、冰繪服飾領帶剪紙等紀念品。

  記者從哈爾濱市旅游局獲悉,哈爾濱市將依托哈爾濱市歷史及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特色飲食文化、傳統工藝、標志性景點及建築、高新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銅坐龍、樺樹皮畫、冰雪藝術品、東北民俗剪紙等精品,滿足國內外游客的需求。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