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賽館
東北網2月13日訊 學幾句中國話,畫幾筆山水畫,做一個中國結,練幾招兒中國功夫,感受高校裡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摸摸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模型,看看最具有可觀價值的返回式衛星返回艙實物,體驗中國高校裡頂尖級的航天館;一覽造型獨特比賽場館的壯觀,將大冬會短道速滑比賽冰場盡收眼底……大冬會期間,黑龍江各高校將為來賓提供多個體驗空間。
到黑龍江大學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學中國功夫
體驗中心
到黑龍江參加大冬會的運動員們可以過足中國傳統文化癮了,不僅可以欣賞到書法、中國功夫、京劇這些傳統的中國文化內容,還可以親身體驗。這個能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就位於黑龍江大學裡的大運村。
11日,黑龍江大學裡的大運村已經准備就緒,最熱鬧的就數大運村裡大約200平方米的中國語言·文化體驗中心。
文化體驗中心共分三個功能廳,一進門就是中國文化與發展展廳,『和同天下,禮待萬邦』八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背景則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
文化與發展展廳的右側就是中國文化體驗廳,9名大學生志願者已經進駐體驗中心,其中4名志願者是來自俄羅斯、印度等國的留學生。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體驗廳了,體驗廳的左側牆壁上懸掛著京劇臉譜,前面就是中國功夫區域,來自國外的大學生志願者對中國功夫著了迷,請武術教師指導他『耍大刀』。挨著中國功夫區域的是中國結制作區。據黑龍江大學體驗區的負責人王國文介紹,在體驗廳裡,運動員和其他來賓不僅可以體驗編織中國結,還可以體驗陶藝制作,對於他們喜歡的小制作,還可以作為紀念品帶回留念。
文化與發展展廳的左側是漢語學習廳,學習廳左側就是黑龍江大學的國際漢語資源展示區,擺放著留學生教材,旁邊還有一張中國拼音掛圖,用發音筆指到哪個拼音,哪個拼音就會自動發音。在書法繪畫學習區,來自黑龍江省老藝術家協會的會員程義山和省書協的韓樹林已經開始展示自己的書法和繪畫纔藝了,他們准備在大冬會期間,隨時教那些對書畫感興趣的來賓幾手。
哈工大航天館展示我國航空發展史
觀航天展
位於哈工大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一樓的哈工大航天館,是目前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展品種類最全的綜合性展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參觀人員近3萬人次。在這裡可以了解中國航空航天發展的歷程,一覽那些在浩瀚宇宙裡穿行過的衛星實物及衛星返回艙。
展館共分室內室外兩個展區,共收集航天展品100餘件。室內展區分為航天器、發動機、導彈、火箭、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發展歷程、宇宙知識、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區包括俄羅斯『資源號』返回艙、『長征一號』火箭、『東風二號』導彈及神州五號飛船1:1模型。
這個航天館裡藏著我國航天史上諸多第一。這裡有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發的有明確應用目標的立體傳輸型測繪衛星;我國第一種艦艦導彈——上游一號艦艦導彈的實物;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我國第一種自行研制的空艦導彈——鷹擊六號空艦導彈實物;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我國第一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哈理工大學比賽館通透現代
短道速滑比賽場館
哈理工大學的綜合體育館於去年10月建成,大冬會短道速滑項目的比賽將在這個體育館裡進行。外表的鋼管和玻璃讓這個體育館具有視覺衝擊力,橢圓形的主館雄偉壯觀。主館的兩側是完全對稱的訓練場館和游泳館。與國際接軌的興奮劑檢測中心、電視轉播中心、新聞發布廳、裁判員、官員休息室一應俱全。
橢圓形的主館四周都是玻璃窗,特別通透,為避免強光照射,體育館接待中心特地購買了窗簾,讓賽場達到比賽標准。
據了解,體育管主館的使用面積達5000平方米,看臺上的固定座位有3000個,加上活動座椅看臺上的座位可達5000餘個。接待中心主任楊學民說,我國的短道速滑項目是強項,很有希望衝擊金牌,比賽期間會有很多觀眾到現場觀看。
楊學民介紹,這個體育館總投資1.5億元,最大特點就是通透性好,光線充足。大冬會結束之後,這個現代化的體育館,除了學校用來授課外,將陸續面向社會開放,東側的游泳館達到了國際標准,預計於今年4月份面向社會開放,館內的球館、健身館、舉重等場館也將於下半年面向社會開放,而大冬會短道速滑比賽場館將在比賽之後變成綜合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