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訊 昨天上午8時45分,隨著瑞士國旗的冉冉昇起,黑大運動員村的第一個志願者團體即將解散。這個團體的名字有點長,它是隸屬於運動員村文化運營中心的開閉村及歡迎儀式部。
從2月13日到2月19日,2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昇旗和歡迎儀式,來自黑龍江大學的禮儀、昇旗志願者們,用精准的服務、標准的禮儀贏得了各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的好評。在這個部門即將解散之際,記者深入到他們中間,了解了許多他們風光表面背後的故事。
不抬頭音樂停旗到頂
王鑫偉,黑龍江大學2006級國防生,校國旗護衛隊成員,此前曾參與過一年半的學校昇旗儀式。王鑫偉告訴記者,昇旗儀式本來是打算用電動昇旗,但實踐證明,電動的情況下國旗上昇的速度不能跟音樂同步。所以,他們采取了手搖昇旗。對於廣場上的四根主旗杆需要搖動的圈數,王鑫偉脫口而出:從右到左依次是:66圈、81圈、76圈和78圈。在訓練中,昇旗人員不能抬頭,更不能亂動,但昇旗的要求是音樂停,國旗到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過年返校後,他們就不停地在練習,最多一天要練數十次,每個人要熟悉每個旗杆。正是因為這種熟悉,一些險情纔得以化解。
在為英國代表團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另外一位昇旗手王佔林在音樂響起後搖了半天國旗就是不動地方,直到他發現固定國旗的鐵圈被掛在了旗杆上。他迅速解下被掛住的國旗,但音樂已經過半,於是他根據平時訓練的情況,暗暗加快速度最終還是在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時,把國旗昇到了頂端。
多面手每個環節都熟悉
禮儀引導員是歡迎儀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來自黑龍江大學不同專業的漂亮女生們常常是各個代表團團員爭相合影的對象。她們優雅的動作、甜美的笑容給各國代表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在這美麗背後,是姑娘們辛苦的付出。王超,黑大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此前曾多次擔任過大型活動的志願者。她和其他10名禮儀引導員是經過初試、復試後從幾百名候選人中選拔出來的。此前,她認為一位禮儀引導員就是咧咧嘴(微笑)、伸伸手(引路),『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王超說,我們需要熟悉每個儀式環節,對於一些言語不通的代表團成員還要學會用表情和手勢引導他們走到指定位置,參加各項活動。
負責主持儀式的葉子龍也表示,因為每天參加昇旗儀式的運動員村官員不確定,所以他要認識每一位村長、副村長、村長助理的面孔。在歡迎儀式上,出現過幾次主持詞中的官員名單和現場不符的情況,但都被他化險為夷,沒有出現任何紕漏。重實踐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在這個負責儀式的團隊中,李翯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她是黑大信息管理學院的輔導員,另一方面她還是一名在讀研究生。談到此次擔當禮儀志願者的收獲,她說,自己在溝通和協調方面有了很多深刻的感悟。李翯的任務是專門負責與各個代表團聯系昇旗活動的志願者。『昇一次旗,順利的話至少要溝通4遍。』李翯說,第一遍詢問是否需要昇旗,並提詢問希望昇旗的時間同時核對旗幟,第二遍,回復代表團確切昇旗時間,並詢問是否有異議,第三遍,核實代表團出席人員及團長姓名、集合時間、是否互換禮品,第四遍,在昇旗儀式舉行前10分鍾最後一遍確定昇旗事宜。『如果遇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起昇旗,還要反復和每個國家和地區詢問,是否願意和同組的代表團一起昇旗,所以說,溝通四遍都是少的。我想,在我今後的輔導員工作中,我會更加明白如何與學生溝通,以及如何安排自己每天瑣碎繁雜的工作和學習了。』李翯告訴記者。
運動員村文化運營中心副主任關健告訴記者,通過組織開閉村和昇旗歡迎儀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並拓展了他們的視野。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對於他們今後走入社會會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昨天下午,完成了昇旗和禮儀工作的志願者們並沒有真正的解散,他們將被分派到其他志願者崗位繼續在運動員村內從事志願者服務工作。相信帶著在這裡的實踐經驗,他們在今後的志願服務中,會更加成熟、更加周密,用真心真意贏得更多人的稱贊。(哈爾濱日報記者張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