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 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我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600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40.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和28%。滑雪旅游作為我省冬季旅游的主要項目之一,贏得滿堂彩。各大雪場房間預定爆滿,黃金周延續成為黃金月,黑龍江成為我國滑雪旅游市場主要聚集地。
在滑雪旅游成為游客的寵兒,越來越被游客喜愛的同時,我省的其它地區也在大力發展滑雪旅游,爭奪一杯羹。吉林、遼寧、北京、新疆等地相繼打出冰雪品牌,一個多元的『諸侯割據』的冰雪旅游市場已經形成。雖然其他地區的冰雪旅游接待數量目前還趕不上黑龍江,但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面對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黑龍江的滑雪產業未來將如何發展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黑龍江滑雪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把握世界滑雪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充分利用和發揮已形成的滑雪旅游產業優勢,在此基礎上,提出和制定黑龍江旅游滑雪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黑龍江滑雪旅游產業在未來幾年將通過『四大對策』,實現『三個飛躍』。
一是乘勢而上,走向世界。黑龍江作為『中國滑雪旅游勝地』、『世界冰雪旅游名都』的形象廣為認可,具備了向世界高端目標邁進的實力和條件。在建設中國旅游強國、國內旅游消費持續增長的大好形勢下,未來我省將瞄准更新、更高的發展目標,以2009大冬會為契機,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標准、發展目標,提昇環境優勢、設施優勢、質量優勢、效益優勢,推動滑雪旅游環境、滑雪旅游設施、滑雪旅游服務與國際接軌,推動黑龍江滑雪旅游向更高的發展水平、更高的發展階段邁進,實現滑雪旅游接待年均增長20%,將黑龍江建設成世界滑雪旅游大省的目標發展。
二是統籌規劃、理順體制。黑龍江的滑雪旅游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合理適量布局高、中、低檔次的滑雪場。在充分分析市場需求和資金情況的基礎上,對全省滑雪場的布局及檔次進行統籌規劃,確定開發目標、規模和速度。理順管理體制,出臺滑雪旅游相關的管理條例,實行開發建設審批制度,避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一地有多家滑雪場的,要建立強有力的管理委員會,統一協調對內、對外的工作。各滑雪場應打破區域界限和行政界限,成立『滑雪地聯合會』,其功能是增加運營效率(購買索道附近的滑雪商店、賓館和酒店),開闢新的市場機遇,促進市場區域多元化,提供信息平臺,整體形象包裝(有吸引力、高質量、多樣、寄宿度假)和整體營銷。出版滑雪方面的專業雜志、專業書,設立滑雪產業基金。並考慮成立國際滑雪俱樂部和滑雪產業研究會。
三是滑雪為主,多種經營。采取靈活多樣經營方式。針對不同滑雪群的需求,采用散票、聯票、會員制等多元化的經營。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提供滑雪愛好者一試身手的廣闊空間,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四是強化硬件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硬件的標准;增加防護措施的同時,配備專業醫護人員,以便及時對運動中意外受傷的滑雪者加以處置。此外,離城市較遠的雪場,增強其交通、食宿方面的接待能力。積極引導相關企業投身滑雪裝備工業和服裝市場,利用現有廠家,或貸款、或引資,進行技術改造,引進生產線,生產滑雪設備。
專家建議我省借助舉辦大冬會的契機,進一步擴大黑龍江滑雪旅游的影響力,實現三個飛躍:
一是將亞布力建成『中國的威斯勒』,實現黑龍江滑雪旅游向國際高端水平新飛躍。將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建設成能夠承辦冬奧會,集競賽、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世界級滑雪旅游度假區。
二是以新修訂的《黑龍江滑雪場質量評定標准》為引導,實現黑龍江滑雪旅游產品發展標准新飛躍。建設SSSS、SSSSS兩個高等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旗艦式滑雪場,帶動黑龍江滑雪旅游更好更快發展。
三是進一步完善滑雪旅游區域布局,實現黑龍江滑雪旅游服務新飛躍。在生態優美、交通便利、適於發展滑雪旅游的地區集中精力建設和完善大、中型滑雪場,圍繞環哈爾濱滑雪旅游區、哈爾濱—牡丹江東部線、哈爾濱—伊春北部線、哈爾濱—佳木斯東北部線和哈爾濱—大興安嶺西北部線『一區四線』,將黑龍江北國天然冰雪與國際一流開發技術有效結合,打造自然生態的滑雪之旅。
我省投入24億元用於大冬會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使黑龍江擁有了國際一流水平的冰上和雪上比賽場館。用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的話說,『大冬會』的舉辦,使黑龍江冰雪運動設施水平產生了跨世紀的飛躍,也為黑龍江爭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