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大冬會期間,抵達哈爾濱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官員等國內外參賽人員多達萬餘人,醫療衛生保障工作不僅是賽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展示哈爾濱醫療衛生水平的一次良機。
醫護人員賽場全覆蓋
2月11日,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醫院和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分別啟程前往大冬會雪上賽場——亞布力和帽兒山,於第二天在賽場建成了設備齊全,功能配套的小型『流動醫院』並立即投用。負責亞布力賽區『流動醫院』運行的省醫院派出了包括普外、胸外、骨外、耳鼻喉、眼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循環內科、康復科、檢驗、麻醉、影像、藥劑等14個科室的50多位醫護人員。而負責帽兒山賽區的哈市第一醫院,不僅當天就搭建了急診搶救室、普通診室、理療室、處置室、X光暗室等,甚至還搭建了簡易手術室。
同時,哈市市區內的各場館、運動員村也有醫護人員進駐,其中運動員村和哈理工大學賽場的重任交給了哈醫大二院的200餘名醫護人員,開幕式和閉幕式場館則交給了哈醫大四院的50餘名醫護人員。
大冬會衛生醫療部新聞發言人、醫療救治組主任邢濟春告訴記者,大冬會期間共有511名衛生醫療保障人員,其中包括總指揮系統、院前急救、防疫、衛生監督、突發事件應急等多個方面。
一體化醫療急診急救為傷者爭分奪秒
22日12時,大冬會亞布力賽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的賽場,一名白俄羅斯運動員空中動作走形,落地後重重地摔在賽道上。正在跳臺下嚴陣以待的賽場急救隊員——哈醫大一院的石作為、隋一玲立即衝進賽道,與白俄羅斯隊醫一起對受傷運動員實施初步檢查救護後,後立即將傷者送運上120急救車,趕到亞布力鎮醫院進行CT檢查,結果是虛驚一場,傷者並無大礙。
而據記者了解,在大冬會比賽開始之前,哈醫大一院、哈醫大二院、哈醫大四院、黑龍江省醫院和哈市第一醫院等被組委會指定的醫療機構都進行了演練,按照傷員或患者從賽場被送運到回醫院的模式,調動所有應急救治的醫護人員進行救治,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據記者了解,哈醫大二院還創新推出了一體化急診救治模式,以急診綠色通道為基礎,集合診、治、療等醫療功能,打破學科圍牆,將院前急救、院內急救(急診科、創傷病房)和重癥監護治療融為一體,其他它各科群作為支橕,保證從搶救到監護的連慣性,對嚴重創傷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評估,從而進行整體治療。
啟用直昇機應對緊急情況特診特救
雖然雪上項目的比賽場地設有『流動醫院』,在兩處雪上賽場所在地的尚志市醫院還成為指定的醫療機構,且派駐了大量專家。但是一旦賽場出現運動員突發重傷的情況,賽場緊急醫療站還需將傷員緊急運送回設備更加齊全、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的市區大醫院。
本屆大冬會,雪上項目比賽的場地選擇了距哈爾濱195公裡的亞布力滑雪場和距哈爾濱90公裡的帽兒山滑雪場,雖然這兩處滑雪場與哈爾濱都有非常發達的公路和鐵路交通相連,但是時間對傷者來說卻是非常非常寶貴的。於是,此次大冬會啟用了直9直昇機來作為充當運送前後方重傷患者的交通工具。
此次組委會花費每天2萬元的價錢租用了直9直昇機,以備不時之需。據哈醫大二院副院長郝天軍介紹,只要賽場前方電話通知需要接傷員回哈治療,從直昇機起飛趕往較遠的亞布力賽場,再返回哈醫大二院,整個事件過程僅會耗時90分鍾,而在這90分鍾時間內,醫院內的急診急救、骨外、腦外、普外、麻醉等科室的專家都會集中到急診救治中心等候,這樣傷者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救治。他說:『國際大型的體育賽事,空中急救是一種通行的急救方式,可以為重癥傷員搶出寶貴的救治時間,是保證瀕危傷者生命的必要手段。』
醫療保障獲大體聯贊譽
近日來,大冬會組委會的總醫療官瑞克•勞倫斯(Rink Lawrence)先後走訪了亞布力賽場的醫療中心和部分醫哈醫大二院,對組委會提供的強力有效的醫療保障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21日,在亞布力賽場的醫療中心,瑞克•勞倫斯對哈醫大一院提供了齊全的設備和高素質、有效率的醫護人員,他十分滿意。第二天,當他聽說帽兒山賽場有一名加拿大籍運動員雲因患大葉性肺炎被送到哈醫大二院救治,他又趕往哈醫大二院看望了這位名叫勞治•斯杜爾(Lodge Stuart)的19歲冬季兩項運動員。他對哈醫大二院的及時救治表示滿意。
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大冬會組委會醫療保障部相關人士表示,大型賽事對一座城市的醫療衛生系統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次大冬會,哈爾濱交出的答卷應該能夠得到高分,最關鍵的是為將來的冬奧會打下了基礎。考驗,這次大冬會,哈爾濱交出的答卷應該能夠得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