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我省承擔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通過驗收
2009-02-26 11:35: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6日訊(記者 邵奇) 近日,我省承擔的『大豆超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高油高產大豆合豐50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示范』、『寒地水稻氮素調控新型施肥技術的示范』等三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重點項目,通過了科技部農村中心組織相關專家的驗收。

  『大豆超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通過對不同生態區的大豆播種期采用灌溉技術、化控技術等生產技術研究,組裝集成了《大豆超高產栽培技術操作規程》。超高產攻關試驗田1.075畝的大豆產量達326.2公斤/畝,此產量已超國家大豆超高產品種產量標准(325公斤/畝),創東北地區最高產量;核心試驗區平均產量237.2公斤/畝,較當地對照品種平均產量162.56公斤/畝增產45.92%;輻射推廣區平均產量213.1公斤/畝,較當地對照品種平均產量162.56公斤/畝增產31.09%。

  『高油高產大豆合豐50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示范』項目,該品種2004年列入黑龍江省良種化工程,2006、2007年分別由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脂肪含量、抗病性、產量和適應性等重要性狀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國外同類研究先進水平。通過項目實施建立了合豐50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建立合豐50高產示范區面積3480畝,實現平均畝產265.5公斤, 2006-2008年三年合豐50號在黑龍江省已累計推廣面積652萬畝,2008年當年推廣面積385.4萬畝,位於黑龍江省單品種面積第4位,新審定推廣品種的第一位,並被國家農業部推介為2009年大豆主導品種,推廣區域由黑龍江省擴大到吉林、內蒙等多個省區種植,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寒地水稻氮素調控新型施肥技術的示范』項目,該項目修正了寒地水稻100公斤籽粒吸收氮量的參數,為確定適宜的氮肥用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並借助自主研發的水稻系列肥料進行示范,可減少氮肥用量2成以上,使氮肥利用率達到50%左右,水稻增產10%以上,每畝可增收節支100元以上。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分?成穗率,改善水稻群體質量,提高水稻產量、抗倒伏抗病能力,提高氮肥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該技術的研究歷經8年(2001~2009)時間,並已於2005年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2008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據了解,通過三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加速了科研成果的推廣和產業化進程,對於保障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戰略工程的順利實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