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2月26日訊 (李茜 記者 印蕾) 與大冬會同行,對於黑龍江大學運動員村交通指揮中心來說可不是一句口號。與大冬會同行,大運村交通指揮中心的301位司機和52位班車引導志願者一直在路上。
從早到晚,每隔半小時就有5輛班車由大運村開往各比賽場館,開往離大運村最近的哈爾濱理工大學滑冰館的班車最忙時每5分鍾就要出發一輛。
有著10年駕齡的女駕駛員荊衛東告訴記者,大運村開村以來,她經常早上4點50分從家裡出發到車庫提車,最晚時收車要午夜11點多。愛人在外地工作,這段時間,將要參加中考的女兒只能自己獨自在家。說起女兒,荊大姐驕傲地說,『女兒知道我要服務大冬會,她也很高興,並且一直在用行動支持我。每次打電話,她都說,媽媽你放心工作吧,我剛纔已經買了面包和香腸,晚飯吃這個就行!』
有了家人的支持,荊大姐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18日,大冬會開幕式活動結束後,荊大姐把運動員送回大運村,按照慣例清掃車廂衛生,在第三排的座椅上,突然發現一條黑色的繩子,拉出來一看竟然是一個攝像機。荊大姐馬上報告給車隊領導,原來這是一位日本運動員不小心遺忘在車上的。拿回失而復得的攝像機,日本運動員非常感激,不停地用中文對荊大姐說『謝謝!』
類似這樣拾金不昧的故事,交通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可以給記者講出許多。更多的時候,300多位司機都和荊衛東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著。精彩的賽事雖近在眼前,他們卻總是人不離車,隨時候命,計算著賽事結束的時間,他們總是提前將車發動,確保運動員上車時車是暖的。
真誠的笑臉溫暖人心,熱心的幫助解人危難,准確的引導恪盡職守,是50多位班車引導志願者的心聲。除了足夠的熱情,實際工作中,他們還有足夠的智慧。工作開始沒多久,大家普遍反映運動員所說的場館名稱與志願者拿到的手冊有些場館名稱不完全一致,遇到母語是英語國家的運動員還好說,尤其是遇到非英語為母語的運動員交流起來實在有困難。在組內例會上,大家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志願者王曾堯和張燚突然想到,光靠『說』不行,我們就用『看』——把每個場館的圖片和名稱制作成圖片,打印成冊。說做就做,擅長計算機的二人從網上找到了各場館的照片,並將運動員常說的場館名與之一一對應,連夜趕制出了一份導引手冊。每逢班車出發時,他們就拿著圖文並茂的手冊與運動員進行信息核對,雙方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在路上,我們用微笑化解寒風的凜冽;在路上,我們用激情灑下一路陽光;與大冬會同行,我們在路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