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冬會吉祥物設計者鄧穎:『生』冬冬用三年
2009-03-01 10:46: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現在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現實中的兒子,另一個是大冬會的吉祥物——冬冬。生兒子是十月懷胎,可是我的第二個孩子,也就是大冬會的吉祥物「冬冬」,從孕育到與世人見面卻用了三年的時間。所以相對來說,我在「冬冬」身上傾注的心血更多。』

  鄧穎,大冬會吉祥物『冬冬』的設計者,平和嫻靜的中年女士,美術科班畢業。近日,記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孕育:吉祥物要『雪花娃娃』

  2006年初,鄧穎接到了大冬會籌委會的邀請函,經常從事設計,並多次在設計比賽中獲獎的她沒有想到,這次的設計難度會是那樣大。

  鄧穎告訴記者,剛開始,她並沒有馬上開始著手創作。她說,吉祥物的設計選材很重要,設計出來的形象既要有很強的視覺表現力,生動可愛,又要能夠體現出本次賽會的精神與主辦城市的特色。帶著這樣的想法,鄧穎開始了數月漫長的構思階段。

  哈爾濱的特色是什麼?在鄧穎看來,哈爾濱的冬天是一個神奇的冰雪世界,擁有一年一度的冰雪節、雪博會、冰燈游園會……冰雪,已經與哈爾濱人的生活緊緊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和構思,鄧穎明確了創作思路,決定以冬天的雪花作為創作元素。

  很快,鄧穎完成了吉祥物的創作雛形,並提交到大冬會籌委會。2006年4月初,專家組分別以反復投票和集中討論的形式,經過三輪,評出了入圍的吉祥物作品10幅,一等獎正是鄧穎的作品。2006年7月3日,評審委員會召開了評審會議,對專家組的意見進行了審議。對入圍的優秀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則上同意了專家組的評審意見。

  然而,入圍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在後面。『這是我經歷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大、組織者也要求最多的一件設計作品。』鄧穎說,她曾經設計過太陽島雪博會吉祥物並獲得一等獎,參加雪博會吉祥物征集時,從知道消息到創作完成僅用了十天時間,而這次『冬冬』的設計卻歷經一年多時間。

  成長:一年『大手術』激活『冬冬』

  專家組的意見認為,一等獎作品『冬冬』以雪花為創作元素,采取擬人化創作手法,突出了舉辦地和冬季體育賽事的特色。且形象純潔無瑕、活潑可愛、富有生機和活力,實際應用效果優於其他作品,可認定為哈爾濱2009年世界大冬會吉祥物的雛形。但是,還需進行修改和完善。

  那段時間,是鄧穎整個創作中,投入精力最大的環節。不斷地修改,不斷地反饋,再不斷地修改、提交……『有一個階段,感覺自己的創作已經到了極限』,鄧穎笑稱,當時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情是接到組委會打來的電話。

  無數次的溝通,無數次的細節完善……只能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的鄧穎身心俱疲,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讓鄧穎充滿希望而又高興的是,經過專家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冬冬』從最初一個略顯平面化和應用性並不完美的形象,漸漸地生動可愛起來,四肢的調整讓『冬冬』既具備了國際賽會吉祥物特有的大氣,也方便了制作。

  鄧穎告訴記者,在『冬冬』的細節完善過程中,臉部改動最大,眼眉從無到有,並修改了無數次,嘴部的表情也進行了多次修改。其次是『冬冬』的頭部和身體的比例,也是『動刀』較多的部分。

  終於,在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之後,純潔無瑕、開朗熱情、活潑可愛的『冬冬』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它天使般的笑容。

  主體形象確定以後,十二個分項動作的設計幾乎是一氣呵成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鄧穎就根據各單項冰雪項目的特點,創作出了冰上和雪上12個不同形象的『冬冬』。

  2006年8月,中國大體協通過了大冬會組委會的送審稿。2007年1月14日,國際大體聯執委會全體通過了哈爾濱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吉祥物。

  亮相:『冬冬』出場『媽媽』心滿意足

  『冬冬』誕生了,作為『冬冬的媽媽』,鄧穎表示,每一次設計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一次超越。『冬冬』的孕育成長,讓自己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給自己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回顧這一年多來的辛苦經歷,她最大的希望是:『冬冬』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冬冬』的笑容能帶給大冬會參與者更多的歡樂與祝福!

  鄧穎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很多同齡人一樣,曾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辭職,選擇了更有挑戰性的工作。1997年鄧穎畢業於哈師大藝術學院美術系壁畫專業,在哈市一所中學擔任了五年美術教師後,應聘來到黑龍江信息港,主要從事網頁設計工作。如今,鄧穎已經參與管理工作,而吉祥物『冬冬』的誕生,正是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完成的。

  鄧穎告訴記者,『冬冬』設計上的成功,並不像許多人想的那樣會給她帶來多少效益,她總共獲得了一萬元的獎金,相對於三年時間付出的心血來說,這些獎金也並不算多。『實際上,更多地獲得的是一種成就感、滿足感,是對自己付出的一種認可。』

  從設計到問世歷時三年,對於設計者來說等待可是夠漫長的。鄧穎笑著告訴記者,現在一些記者采訪她,還以為『冬冬』是在大冬會開幕前不久設計的呢。『說句實話,經過三年時間,激動和喜悅這些感覺早就沒有了。』鄧穎坦言,反倒是一些同事、同學、朋友比她還興奮,大冬會開幕式『冬冬』一出場,她就收到了許多祝賀的短信。意外:許多家長求教成材之道

  鄧穎說,大冬會開幕,『冬冬』成了名人,可對她這個『冬冬』設計者來說,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每天還是上班,下班後回家做飯、收拾屋子、照顧孩子。運動員纔是大冬會的主角。但是,讓鄧穎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素不相識的家長,慕名或者通過網絡向她討教孩子的成材之道,這讓她很有感觸。

  鄧穎告訴記者,她的父母都是工人,當初,她只是酷愛畫畫,父母並沒有刻意培養,直到初中時,她向父母提出想學畫畫,父母還嚇了一跳。所以,她學習繪畫完全是出於興趣,但是,有了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和後勁。同時,她也沒有放棄文化課學習,考大學時,她的文化課成績名列前茅。據說,『冬冬』的介紹就是出自她的手筆,提交之後幾乎未經改動就被采用了。

  鄧穎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設計「冬冬」的目的是給大家帶來快樂,希望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也能夠開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樂趣,讓他們能像「冬冬」一樣快樂地成長。』她告訴記者,她的兒子也在學畫畫,希望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