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建議國家對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實施特殊政策。』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主席王巨祿一到駐地就開始著手寫提案。
王巨祿認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生態功能區建設工作非常重視,不等不靠,堅持『凡是我們省裡能辦的事情,要抓緊乾起來』,制定了規劃,出臺了實施意見。但是,大小興安嶺林區面積大,生態功能效應覆蓋面廣,長期以來對國家建設貢獻巨大,生態資源和環境透支過多,靠林木自然生長已難以恢復生態平衡,歷史和體制上原因致使商業性采伐仍未能停止,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遇到的許多實際困難和現實障礙都是地方政府無力解決的。因此,建議國家對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實施特殊政策。
生態保護納入國家行為
『無限的生態價值永遠高於有限的經濟價值。』生態保護要納入國家行為,全社會共同努力。王巨祿認為,大小興安嶺生態效應並非本地獨享,而是全社會共有,我國各地都是程度不同的受益者,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都有義務為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做出自己的貢獻。建議國家盡快完善生態保護的長效工作機制;由國家財政出資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基金;面向全社會征收生態保護稅,專門用於森林生態功能的恢復和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的勞動支付。這樣有利於解決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和不公平問題。商業性采伐應全面停止
要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確保森林植被的盡快恢復。『停止目前仍飲鴆止渴的商業性采伐,已經刻不容緩,一定要快下決心。』王巨祿呼吁,時代的進步提醒我們,昔日掠奪式對待自然的生產方式和林區入不敷出的歷史貢獻已經釀成了今日的災難,曾經的國家最大木材生產供應基地的桂冠已經黯然失色。現在,大興安嶺成熟林每公頃蓄積量已由過去的135.8立方米下降到74.6立方米,小興安嶺已由194.4立方米下降到73.6立方米,遠遠低於國家林業局規定的安全蓄積量。由於氣候寒冷、生長期較長,如果現在能完全停止商業性采伐,小興安嶺經過20年,大興安嶺經過40年,可恢復森林植被,再次成為國家可持續的木材供應基地,大小興安嶺森林蓄積可從現在的8億立方米左右增加到15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平。屆時按年生長量的30%采伐計算,每年可為國家生產木材1200萬立方米。
保障林區企業職工生計
保障企業和職工的生計,鼓勵其不再伐木。王巨祿建議,國家減輕林業企業的負擔,把現在由林業企業承擔的政府性、社會性和社區性的經費剝離出來,進一步加大國家對林業企業的財政支持,為停止商業性采伐創造經濟條件。國家應安排專項資金,統籌解決國有林區拖欠職工工資等歷史遺留問題。在大小興安嶺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對每年發生的森林管護費缺口,育林基金的減少,以及富餘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費用約33億元,給予財政補助。
天保工程延期至2030年
建議四,對大小興安嶺繼續實施天保工程至2030年。王巨祿建議,把2010年到期的天保工程根據大小興安嶺林木生長周期特點,至少延長至2030年,並要把國家每年通過天保工程補助的林木管護、政策性社會性支出和養老保險支出,從現在的16.3億元提高到36.6億元。
林區居民向小城鎮轉移
盡快實施生態移民。王巨祿建議,在停止商業性采伐的情況下,應把原專司伐木的林場、經營所、儲木場內的8萬居民移民下山,對生態脆弱地區,禁伐後保護區內的居民點和人口少於30戶的林內村屯轉移居住。建議國家統一規劃,適當補貼,比照煤城棚戶區改造政策,支持林區盡快完善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林區居民向小城鎮居住和就業,進一步擴大封山育林的面積。
建設林區綠色產業體系
要對大小興安嶺地區發展替代產業和後續產業從金融、財政、稅收上扶持。『生態功能區必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切實轉到生態型經濟的軌道上來。大小興安嶺地區可以利用森林特有的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和土壤資源,特別是寒溫帶所獨有的生物資源,發展具有自然壟斷性的林特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在良好的生態基礎上形成發達的綠色產業體系。』王巨祿建議,國家應支持大小興安嶺地區大力發展生物產業、環保產業、低碳產業、綠色特色產業、生態旅游產業等,走特色化、綠色化的循環經濟之路。
背景資料
大小興安嶺林區森林總蓄積量減少近40%。邊緣近千公裡次生林已向後退縮50公裡以上。采育比例嚴重失調,優勢樹種面積不斷萎縮,齡組結構失衡,森林質量下降。與上世紀80年代初期相比,草地減少60%,濕地減少50%,水土流失面積已佔全區域土地面積的10.3%,生態功能與景觀生態系統完整性受到破壞,天然生態系統已呈現逆向演替的跡象。為維護生態平衡,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全世界樹立起我國對保護全球環境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國家已於2007年把大小興安嶺規劃為生態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