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5日訊 (記者 邵奇) 北疆邊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10公裡的中俄邊防線上,活躍著這樣一支志願者服務隊,她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特殊身份——警嫂,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響亮名字——『牡丹江市邊防支隊警嫂志願者服務隊』,她們戴著一頂相同的『小紅帽』——心手相連的志願者標志下面,『志願者義工聯合會志願者』的字樣格外醒目。自2007年3月成立以來,服務隊全部成員在愛人的帶動下主動融入到公安邊防部隊愛民固邊戰略中,如同邊疆山嶺上粉紅奪目的早春映山紅一樣,在配合部隊開展親民愛民、守護安寧、為兵服務中帶給群眾萬千春意,送給官兵無限關愛,也贏得了『邊防線上「愛心小紅帽」』的美譽。
親民愛民,她們是溫暖邊陲的『便民隊』
2007年3月,黑龍江省邊防總隊牡丹江市邊防支隊綏北邊防派出所成立了支隊第一支『警嫂服務隊』,她們發揮女性溫柔、細膩、體貼的優勢,配合派出所廣泛開展便民服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得到了駐地黨委政府、轄區群眾和支隊領導的高度評價。隨後,牡丹江市邊防支隊迅速發起並在全支隊范圍內組建了『警嫂志願者服務隊』,賦予了服務隊更多的服務內涵。所屬單位200多名警嫂平時分散在各邊境縣市,以大隊或派出所為單位按照小型服務分隊形式開展活動,遇有重要活動內容,便在支隊統一組織下開展集中活動,將愛心獻給千家萬戶,把真情送到百姓心坎上。
『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好民警和警嫂的幫助,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下去了……』說這番話的,哈爾濱市亞布力鎮林業局來綏芬河的務工人員李國。他年初和另外兩名同鄉抱著淘上一桶金的想法趕到綏芬河市務工,沒想到找工作的事情是那麼地不順利,眼看身上的錢所剩無幾,李國和同鄉急得一籌莫展,陷入了困境。2009年2月16日,北寒邊防派出所警嫂苑克華在與警官丈夫谷立軍共同開展走訪活動中,發現李國等人愁容滿面,聊過家常後當即表示將竭盡所能幫助他們盡快找到工作。隨後,警嫂苑克華利用自己從事個體工作認識熟人較多的優勢,經過不懈努力很快在一家木業公司幫助李國等人找到了加工木材的工作,每人月薪1500元。為了確保他們的勞動權益,苑克華還趕到工廠監督廠企與李國他們簽訂了用工合同書。簽完字的一刻,李國等人熱淚盈眶,充滿欽佩和感激之情地對邊防警嫂豎起了大拇指。而與苑克華一樣,支隊所屬單位的大部分警嫂也戴著充滿愛心的『小紅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查找和聯系用工渠道,兩年來共幫助14名貧困群眾和30餘名外來務工人員聯系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在幫扶弱勢群體方面奉獻了邊防警嫂的一片愛心。
守護安寧,她們是護邊維穩的『平安隊』
『從前的違法重點人兒,現在是護邊守法人兒。不再越境嚇唬人兒,反倒四處教育人兒。要問幫他的是啥人兒,邊防警察的好夫人兒……』這是東寧縣老黑山鎮村民協助邊防派出所開展邊境法規宣傳時所編的一段順口溜,說的就是外來人員梁國新從違邊重點人員到護邊守法宣傳員的轉化事跡。而在梁國新巨大轉變的背後,村民們都說,派出所的警嫂們功不可沒。梁國新是2004年從外地搬到老黑山鎮南村居住的,與妻子靠打零工、做豆腐賺錢謀生。初來乍到,收入不多,梁國新整天為建豆腐房所欠下的4000多元外債而倍感苦惱。2006年年9月,梁國新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偷越國境采山貨,被抓後在國外蹲了半年牢獄,2007年3月纔釋放回國。剛剛回到家中,他看到一貧如洗的家境幾乎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得知情況後,老黑山邊防派出所民警和警嫂們多次來到其家中耐心細致地做其思想工作,使其對自已違反邊境法規有了正確認識,重新燃起了信心之火。為解決梁國新的生活來源困難,所領導還帶著他到轄區多個煤礦找工作,但由於煤礦工人飽和,加上梁國新有過違反邊境法規被處理的經歷,很多煤礦都不肯用他。『警嫂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警嫂牛英華、劉慧、劉欣等幾名警嫂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行動起來配合愛人不厭其煩地向煤礦領導介紹梁國新的情況和家庭現狀,懇請礦上幫助他找份工作。看到不僅派出所領導真心實意地幫助一個外鄉人,連警嫂都參與進來幫助做工作,一個煤礦的礦長被警嫂們的一片誠心所打動,最終同意讓梁國新在煤礦務工,月薪3000元,並指定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他進行免費培訓,幫助盡快適應新崗位。
在護邊維穩工作中,支隊『警嫂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們還主動支持丈夫工作,積極投身到『大走訪』活動中,與丈夫一起深入轄區訪貧問苦、義務巡邏,幫助轉化受到社會歧視的刑滿釋放人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穆棱邊防大隊警嫂們還主動參加到大隊組織的邊境巡邏活動中,向邊民宣傳法律法規,協助清理山上非法捕獵繩套、鐵夾,為保護野生動物做出了自己應盡的貢獻。而在當地群眾眼中,邊防警嫂參與巡邏守護的身影不再讓他們感到驚訝,相反地,那閃動在邊防線上的一頂頂『小紅帽』讓她們有了更多的安寧感。
為兵服務,她們是分懮解難的『暖心隊』
『分明把心事悄悄擰成結,抹把眼淚笑著說,軍嫂一半是個兵……』每當聽到這首歌時,邊防支隊的官兵們心頭都會湧起一股幸福的情愫和暖流。因為,『警嫂志願者服務隊』的警嫂們不僅在支持丈夫愛民助民、護邊維穩方面默默奉獻著,更是在為兵服務中發揮著貼心、細膩、互助等優勢作用,為廣大官兵安心本職工作解決了後顧之懮。
2008年建軍節的前一天,對普通群眾來講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綏芬河邊防大隊綏芬河公安檢查站二號哨所執勤戰士徐少健來說,卻是讓他終生銘記的一天。這名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的90後新兵,經過一夜執勤,剛剛被戰友替換下哨位,就接到了爺爺不幸去世的消息。噩耗突傳,讓這位尚未脫離稚氣的新兵心理一時難以承受,淚水奪眶而出。『爺爺,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你卻沒有一點預兆就突然走了呢……』可任憑徐少健怎樣的呼喊,回答他的卻只有邊境線上靜默的群山和天空中隨風飄過的白雲。此時,一邊是奧運安保工作緊張的實際,一邊是家中親人對他回去祭奠老人的渴盼,何去何從?徐少健經過激烈思想斗爭打消回家的念頭,並主動向站領導要求繼續在哨所執勤,但以往燦爛的笑容不見了,活潑的話語也不再流露。張雅坤等警嫂服務隊成員得知消息後,也及時趕到了哨所,與站領導一起安慰著徐少健,還為他送來了降暑清火的藥品。在警嫂們貼心、細膩的勸撫聲中,徐少健的心情不再過度悲傷,決定以圓滿完成哨位執勤任務、服務好奧運安保來告慰爺爺的在天之靈。7月31日的夜晚,邊境線上繁星點點,群山靜穆。徐少健朝家鄉的方向為爺爺跪拜磕頭,隨後擦乾眼角的淚水,堅定的走上哨位……
其實,類似的為兵服務在支隊『警嫂志願者服務隊』全體成員中還有很多很多的實例,有兵單位警嫂為戰士洗衣縫被、醫生警嫂為官兵送醫療健康、律師警嫂為官兵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無不讓官兵們感受到了警嫂們的可敬與可愛,更在警嫂服務隊幫助解決後顧之懮的同時昇華了自身的責任心與事業感,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了愛民固邊等邊防工作中。與此同時,警嫂志願者服務隊還積極向『兵丈夫』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並發揮賢內助監督作用,不但積極參與丈夫述職述廉會,還監督丈夫遵守公安部『五條禁令』、公安邊防部隊『四個嚴禁』等內容,為丈夫搭建了堅不可催的清廉遵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