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商家積極性不高 委員:讓『家電下鄉』一路走好
2009-03-06 09:37: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6日訊 我國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無疑讓農民得到了來自政府財政的更多實惠,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村消費,但此舉也出現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補貼手續『繁瑣』部分商家違規操作

  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說,現在很多老百姓對『家電下鄉』政策還不太了解。在資金補貼環節,領取補貼手續還比較繁瑣,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反映補貼資金到位慢。在產品供應方面,總體上產品價位低、種類少,大多為一些低端產品;零配件的生產供給和售後服務不配套,一部分老百姓心裡沒底。在流通環節,商家積極性不高。由於『家電下鄉』產品價格較低,批零價差小,贏利空間不大,對經銷商吸引力不大。部分商家違規操作,打著銷售『家電下鄉』產品的幌子吸引顧客,實際卻行銷其他盈利空間較大的產品,或者變相提價,擾亂了『家電下鄉』的銷售市場。在消費環節,對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可能因『家電下鄉』產品種類、款式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選擇放棄。部分低收入農民卻因為農村公共設施落後,電器使用成本(如電價)較高,仍然對家電消費望而卻步。

  中標企業有限產品供給單一

  在實際運作中采取的產品招標、限價、直接補貼、全過程監管等措施,交易成本較高,很容易產生政府主導意願與市場自由選擇之間不匹配的矛盾。全國政協委員付剛說,現行政策規定各地可以在目錄范圍內挑選品種,但有限的中標企業和產品供給顯然無法滿足農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容易在確定產品目錄和中標企業時滋生尋租行為和地方保護行為。部分家電品牌被排除在政府補貼范圍之外,尤其是以農村市場為開發重點的眾多小品牌,因為不符合招標條件無法進入補貼范圍,導致農村市場商品更激烈的價格競爭,甚至有可能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影響政府補貼政策的實際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認為為了保證必要的利潤,企業常常不得不專門設計適合招標需要的低成本產品,或者將需要更新換代的積壓庫存產品參與招標,難以保證農民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我國家電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更新和價格調整很快,由於招標產品價格有效期長達一年,在有效期內會出現中標范圍外質量更好的產品價格降到中標產品價格以下的情況,影響農民購買補貼產品的意願。同時,由於擔心影響中標產品的銷售,可能出現企業換代後的產品輕易不敢向農村推廣的現象,使農民買不到更『價廉物美』的產品。由於招標產品價格較低,批零差價小,經銷商利潤較低,經銷商提價套利或『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屢有發生。

  加強宣傳完善制度建立新型補貼機制

  建議一,取消對產品品牌、型號和價格的限制,建立新型補貼機制。劉迎霞提出改變現行帶有計劃色彩的、區域性的『指標控制』補貼模式,放開政府對補貼企業和產品的限制,凡是具有合法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符合國家質量技術標准的產品,都可以作為農民購買補貼產品的選擇。企業可以根據農民的選擇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品昇級換代。政府在農民與經銷商自由詢價的基礎上,對農民購買的不論何種品牌、型號的『家電下鄉』產品,都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使補貼政策的落實進一步趨於市場化,減少政府部門在定點和定產品目錄過程中的尋租行為,減輕企業的公關負擔。

  建議二,改革現行產品補貼方式,改比例補貼為定額補貼和定額與比例補貼相結合。付剛認為,補貼政策的重心應放在提高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上來。建議將『家電下鄉』的補貼方式改為定額補貼,對農民購買的產品統一采取定額補貼(如彩電每臺補貼200元),農民購買的普通產品補貼比例高,高檔產品補貼比例低(但同樣給予補貼),一方面體現對農民低收入群體的照顧和支持,另一方面有利於農民的自主選擇。

  建議三,加大宣傳和檢查力度,強化監督管理。馬立群強調,要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廣大農民對『家電下鄉』的認知度。加強對補貼申請、登記審核、受益公示等關鍵環節監管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嚴厲查處暗箱操作、虛報冒領補貼資金、倒賣補貼等現象。

  建議四,從制度上完善對農民的補貼機制。劉迎霞認為,從長遠看,應逐步將這種消費產品的選擇性補貼改為普遍性補貼,逐步將家電下鄉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收入補貼,將農民消費的選擇權還給農民。這樣做既有利於擴大農村消費,也有利於減少操作環節的尋租行為。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