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訊 為了將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相融合,以延伸旅游產業鏈,讓冰雪旅游更具市場競爭力,把冰雪旅游作為哈爾濱乃至黑龍江省旅游業的一張王牌,2007年底,市委宣傳部等主辦單位開始打造一臺將冰雪與舞蹈雜技相融合、能夠展示哈爾濱獨具特色城市魅力的大型冰上風情秀,這就是『COOL』。可以說,『COOL』的出現,是哈爾濱冰雪從物質財富到精神財富的一個飛躍。
去年誕生的『COOL·2008哈爾濱』,讓很多人看到哈爾濱旅游文化市場的大好前景。主辦單位決心將『COOL』打造成一個經典旅游文化品牌,從而帶動整個冰雪文化產業鏈的發展。經過兩個多月65場的演出,『COOL·2009哈爾濱』觀眾達41000人次,演出收入達270多萬元,被媒體譽為同冰燈、雪雕並稱的『哈爾濱第三大冰雪文化品牌』。
高起點出發:國際頂級包裝團隊精心打造
今年的『COOL·2009哈爾濱』借鑒和吸取了許多城市旅游節目的經驗教訓,高起點出發,聘請國際團隊包裝這臺本土文化節目。
美國拉斯維加斯CAP演出創意制作公司是曾經包裝過享譽世界的『白老虎秀』和『水缸秀』的頂級團隊,他們把『COOL』用國際藝術時尚、中國文化元素、地域文化重新包裝,用驚險刺激的冰上表演展現哈爾濱冬天的美。通過7名美國編導與演員們的創造,『COOL·2009哈爾濱』有了翻天覆地的華麗轉身。蛻變後的『COOL』,服裝炫目、音樂輕揚、燈光瑰麗,內容形式中西合璧,極具異域風格,不僅讓中國觀眾贊不絕口,更得到了眾多來冰城旅游的外國觀眾的認同,使它成為哈爾濱冰雪文化在國際上的『代言人』的成色更足。
上海戲劇學院電視藝術學院副院長吳洪林是戲劇表演方面的專家,他在看過『COOL』後激動地說:『走南闖北看了這麼多文藝演出,「COOL」是最有特色、最讓我驚喜的。哈爾濱人用音樂、舞蹈、雜技,把冰雪的魅力演繹得這麼好,既有速度、張力,又有美感,實在是太神奇了。這種表現形式在世界也是罕見的!』
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高佔祥觀看了『COOL』的演出後說:『雜技藝術本來就很難,冰上表演是難上加難,所以成功就會甜上加甜。這個演出對觀眾非常有吸引力,有地域特色,有民族風格,有時代韻律,是整合文化資源的典范,是中西合璧的產物。』
大力度宣傳:與其他景點構成『旅游金三角』
由於『COOL』的演出場地青年宮劇場距離雪博會、冰雪大世界都不遠,三個地方構成了一個『旅游金三角』,一些觀眾甚至設計出『雪博會———冰雪大世界———「COOL」』的游覽路線,白天看雪雕,天剛黑時看冰燈,接著欣賞精彩絕倫的『COOL』。
『COOL·2009哈爾濱』采用了市場化的運營模式,由專業票務公司———久印票務進行票務運作,在全市各大重要商圈設立售票點,與哈爾濱市各大旅游團隊掛鉤,並動用一切手段向來哈爾濱旅游的中外游客宣傳『COOL』。
由於主辦單位也希望哈爾濱的市民能享受到這臺高水准、國際化的演出,讓『COOL』同時成為一個市民文化品牌,他們特意針對哈爾濱市民推出了便民優惠票。哈爾濱市民可以在全市近60個票點用30至50元的價格購買優惠票,享受自己的文化權益。在春節長假期間,帶著全家去看『COOL』成了哈爾濱市民的一個時尚之舉。通過市民的口口相傳,今年不少單位更把聯歡、大型活動的餘興節目鎖定為『COOL』,包場讓員工都看看這場與國際演出接軌的冰上秀。
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民營資本注入
『COOL』的每一個轉變,都是哈爾濱冰雪旅游從靠天吃飯到開掘冰雪文化的縮影。市委宣傳部、市旅游局等主辦單位希望把『COOL』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旅游項目,打造更多的『COOL』附屬產品,把每年兩個月的冬季演出季變為全年的常態性演出,成為地域特色鮮明、獨一無二的常態性旅游節目,成為哈爾濱與周邊省市在『冰雪競爭』中的特色砝碼,從而帶動整個冰雪文化產業鏈的大發展。
為了將『COOL』打造成哈爾濱的冰雪文化品牌,加快傳統文化向產業文化的轉變,主辦單位不但對『COOL』扶持鼓勵,提供資金,幫助解決問題,還大力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項目。在宣傳部門、旅游部門的共同推薦下,今年有120多萬社會資金注入『COOL』,很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參與了『COOL』的運作,其中像松雷集團、寶宇房地產等民營企業佔了絕大多數。
政府引導、民營資本注入,『COOL』的成功運作不但填補了哈爾濱旅游文化市場的空白,更為哈爾濱文化品牌的市場化運作、傳統文化向產業文化的轉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