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訊 大豆,又被喻為金豆。黑龍江,全國重要的大豆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而且大豆品質優良,全部是非轉基因大豆。可以說,抵御國外進口大豆衝擊,保護中國大豆產業健康發展,優勢在黑龍江,潛力在黑龍江。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如何保護提昇大豆品質,推動大豆產業發展,成為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
品質下降難題亟待破解
談到現今我省大豆的品質,黑河市長張憲軍代表深表懮慮:受重迎茬影響,近年來我省大豆品質急劇下降,產量逐年減少,以往黃澄澄的大豆,已經變成了灰蒙蒙的『小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黑龍江大豆的優勢若乾年後將消失殆盡。
張憲軍代表介紹,以黑河市為例,全市大豆播種面積1200萬畝,佔全省大豆面積的20%左右。由於重迎茬面積不斷擴大,超過10年以上的大豆重迎茬面積已達480萬畝。現在的大豆不僅發育不良、病蟲危害加重,而且品質下降,減產減收嚴重。據統計,全市大豆重迎茬地塊單產平均下降30%,每畝減產57公斤,全市每年減產達2.7億公斤,農民收入減少9.7億元。
一方面大豆品質下降,另一方面,近幾年,由於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我國進口大豆數量也在不斷增大,在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的同時,也嚴重衝擊了我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
正大實業董事長姜鴻斌代表說,大量進口大豆,擠壓了國產大豆的市場空間,大批國產大豆無處消耗。盡管國家在政策收儲問題上的態度堅定,但由於絕大多數農戶手中的大豆是未經過任何篩選的『毛糧』,而國儲要求的三等大豆質量必須是在14%水分及1%雜質以內的『選糧』,致使其價格被嚴重壓低,產區農戶的大豆因此不能大批出手,只好『持貨待漲』。另外,因國儲政策性收購和進口大豆衝擊,多數油廠沒有開工,即便開工也因自身利潤空間限制,報價被迫不斷向下調整,保持觀望『持幣待降』。
萎縮市場急需振興良機
張憲軍代表說,近年來,為改變重迎茬,我們也在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春小麥,但由於受比較效益等因素影響,農民積極性不高。以2008年為例,種春小麥平均每畝收益仍比大豆低95元。去年底,為推廣大豆輪作制度,省財政廳通過向上爭取等方式,在黑河市抓了大豆輪作試點工作,計劃今年種植春小麥11萬畝,每畝除基礎設施投入外,給予60元的補貼。現在農民報名種植春小麥面積實行麥豆輪作已達40萬畝,積極性空前高漲。
姜鴻斌代表介紹,目前,雖然國家提高了大豆的收購價格,但由於我國市場已進入國際大流通,高於國際市場的大豆價格又致使更多的進口大豆銷往國內市場,使本已萎縮的大豆市場雪上加霜。這種情況如不加以改善,國產大豆種植規模不斷被壓縮,將導致對進口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國內大豆生產、現貨貿易和期貨交易的風險將被放大,形成惡性循環。
期待整體扶持政策
為切實保障大豆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省財政廳廳長李繼純代表建議,對大豆良種實行全面積、全成本補貼,解決補貼標准低,覆蓋面窄,良種應用少的問題。實行差價補貼政策,按照成本收益率不低於30%的水平,確定我國各產區大豆最低收購價,並於每年春耕前公布。當市場價低於最低收購價時,由政府指定重點加工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手中的大豆,並按照市場價與最低收購價的差額和實際收購量,通過加工企業對農民進行補貼,切實保護農民利益,解決加工企業糧源不足以及國家對臨時儲備的利息費用補貼和保管損失問題。對大豆進口實行適時調控,控制大豆進口數量和節奏,為國內農民銷售大豆創造有利條件。加大對大豆行業宏觀調控和政策扶持力度,在不違反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國家應在制定大豆產業政策、加強大豆宏觀調控上加大力度,制定行業准入制度,推進企業更新改造和兼並重組,並通過貸款貼息、將收購資金納入農發行糧食政策性貸款范圍等方式扶持內資加工企業,促進民族大豆加工企業盡快發展壯大。國家在制定支農政策和分配支農資金時,將大豆按照當地主糧平均產量折合計算,增加對大豆產區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姜鴻斌代表建議,應成立大豆行業協會,積極推進大豆專業合作社等發展,實行標准化、合作聯合、科技進步、區域布局、品牌拓展的發展戰略,增強我國大豆產業的競爭力,開創具有我國特色的大豆產業發展之路。
實施麥豆輪作是一次深刻的農業革命。張憲軍代表說,建議國家對大豆主產區進行麥豆輪作的春小麥種植,測算後給予補貼,使春小麥的畝收益接近大豆收益,像有些國家那樣用利益杠杆調節麥豆輪作,遏制大豆品質不斷下降的勢頭,這樣纔能叫響黑土地大豆優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