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12日訊 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建議,應將急救知識與技能寫入中學或大學的教材中。從中學開始就應該掌握急救與復蘇的知識與技能。
李文志說,人們越來越重視避難與逃生自救技能知識的宣傳及培訓,尤其是四川大地震時,一些受過訓練的人逃生率非常高,而沒有受過訓練的逃生率很低。能為他人實施救助應視為公民的一個美德,也是衡量我們公民素質的一個標准。先進國家已經把急救復蘇技術作為公民必須具備的技能。我們國家現在仍認為急救與復蘇是醫務工作者的事情,與一般的人沒有關系。事實已經證明,發生突發事件時,如果在第一現場及時實施救助,搶救與復蘇的成功率非常高,我們大家都應該行動起來,作為一個施救者,去救助身邊需要救助的人。
李文志認為,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我們的公民都不太清楚。如一個心肌梗死或腦出血的病人,家屬或朋友做的最多的就是盡快把病人背下樓,背上車然後送往醫院,而往往在運送病人去醫院的途中,病人就已經失去了搶救的機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懂得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就會避免這種嚴重的後果,因為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患者在搬運過程中決不能去背,最好就地進行處置穩定後再平移。
為此,李文志建議,轉變觀念,急救與復蘇並非是醫務工作者的專利,我們的公民完全能完成此項工作,為他人施救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應將急救知識與技能寫入中學或大學的教材中,從中學開始就應該掌握急救與復蘇的知識與技能。除醫務人員外,其他相關崗位錄用人時,應將急救與復蘇知識與技能列入考試或考核內容。公共場所,尤其涉及到急救的場館,如游泳池、學校、大會場等要安置自動心髒除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