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訊 『某職介公司代招文員、出納、會計、內勤等崗位。』近日在一家人纔大市場的招聘會上,出現了這樣的招聘信息。據悉,這種招聘方式是由中介公司收集企業信息,然後統一拿到人纔市場以中介公司的名義代招,為企業每對接一人收費25元。據市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招聘形式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
在這家公司的招聘臺前記者看到,一張信息單上寫有十幾個崗位,但沒有注明企業名稱,在崗位下面只有基本的招聘要求。據該公司現場招聘人員介紹:『今天我們負責幫六家企業招聘。這些企業以每半個月150元的標准支付我們費用。我們統一將這些信息拿到人纔市場,以中介公司名義辦理參加招聘會的手續,然後掛單招聘。也可把我們在人纔市場找到的人員信息提供給企業,推薦成功一個企業支付25元。』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他們的收費標准比企業直接到人纔市場參加招聘會低,盡管公司開辦不到一個月,但是已經接到很多企業的代招業務。
但是在招聘現場記者看到,聽說這家企業是代招後,很多求職者都轉身離開尋找其他招聘臺。一名中年求職者雖然在該職介公司進行了登記,但是他告訴記者,他還是覺得沒有見到企業招聘人員心裡不托底,進行登記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如果要面試還要提高警惕。
記者從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對於這種職業代招方式目前還沒有條例規定其是否違法。勞動部門表示,如果職介公司到人纔或者勞動力市場代招,必須提供職介公司和被代招企業的營業執照副本的原價及復印件,以及經辦人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但一些公辦職業介紹機構認為,對職介公司代招時提供的信息很難把關,所以這種招聘方式不宜進入招聘會現場,而且求職者也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