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代表委員為建設『三供兩治』工程向國家建言
2009-03-14 10:49:4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焦明忠 劉偉 王雪梅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核心建議

  三供:建議國家將我省的供熱管網改造和建設列入擴大內需項目;安排專項資金幫助解決政策性破產煤炭企業『三供』改造;幫助和支持解決農村低保對象冬季取暖

  兩治:建議國家進一步增加對我省城市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的支持力度,在今明兩年安排足夠中央政府補助投資,以推動更多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並確保在兩年內建成

  連日來,改善民生一直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讓民生工程更多地惠及百姓成為此次兩會上的強音。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從龍江實際出發,圍繞『三供兩治』(供水、供熱、供氣,垃圾和污水治理)工程建設存在的諸多亟待破解難題,聯合向國家呼吁,給予這一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多的支持。

  黑龍江地處高寒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我省在『供水、供熱、供氣』工程建設上,要付出比其他省份大得多的成本,靠自身難以妥善解決這一民生問題

  地處高寒地區的黑龍江,冬季漫長而寒冷是一大特色。有資料顯示,我省冬季氣溫最低達零下40多攝氏度,全省供熱期均為6個月以上,黑河、伊春、加格達奇等北部城市供熱期則長達7個月。

  張彥啟代表說,作為保障我省城市居民冬季生存的基本條件,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影響,熱源和熱網建設的成本高於其他省份20%左右,供熱工程建設需要的投資相對非常大。盡管近年來,我省將供熱作為民生工程,加快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整合供熱資源,並全力做好集中供熱管網改造工作,但不論是全省市縣新增集中供熱面積、供熱管網,還是集中供熱普及率均低於三北地區平均水平。他認為,只有積極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妥善應對煤價上漲影響,調整供熱價格,纔能確保供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洪袁舒委員說,雖然近年來我省集中供熱較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一是供熱設施建設年代較早,設施和管網嚴重老化,大量供熱管網超期運轉,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管網漏失率高達10%,直接影響供熱效果。二是由於歷史原因,供熱設施分散建設,布局不合理,全省還有54%的分散鍋爐供熱和大量的小供熱企業,煤耗高,熱效率低,供熱質量不高,供熱安全難以保證,環境污染嚴重。三是分散供熱企業設施陳舊,抗風險能力弱,遇有供熱原料、燃料上漲情況時,棄燒、棄管情況時有發生,去冬今春這一采暖期我省已有300多家小鍋爐供熱企業棄管,危及社會穩定。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改造老舊管網,推進集中供熱,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減排,建設和諧社會,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提高城市承載能力的需要。由於我省財力緊張,每年預算收支靠中央轉移支付來平衡,民間資本不充足,靠自身難以妥善解決集中供熱資金短缺問題,建議國家將我省的供熱管網改造和建設列入擴大內需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並給予必要的資金補助。

  杜吉明和滕喜奎代表介紹,目前,政策性破產煤炭企業『三供』改造資金問題非常突出。以黑龍江為例,我省四大礦業集團共有18戶煤礦實施政策性破產,中央財政核定『三供』單位經常性費用為5年。隨著政策性破產煤礦中央財政補助經費政策陸續到期,政策性破產煤礦移交的『三供』系統經常性維護費用和職工工資無法落實,預計每年需要經常性維護費用和職工工資支出2億元。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這些『三供』系統進行徹底改造後推向市場,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但是,我省目前通過地方財政和企業只籌集了4億元資金,仍有資金缺口10億元無法落實。為此他們建議,國家應將政策性破產煤炭企業『三供』改造問題作為遺留問題,安排專項資金幫助解決,或通過企業上繳中央財政所得稅返還給予解決。

  洪袁舒委員提出,國家對東北等地區城市低保對象冬季取暖給予了專項補助,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中不含取暖費,農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在我省農村,大部分農作物秸稈已經進行了綜合利用,農村低保對象可用取暖的農作物秸稈越來越少,這部分群體自身很難解決冬季取暖問題,這已成為廣大農民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和困擾地方政府的難點問題。她說,經調查,我省農村每戶家庭冬季取暖期用煤至少1.5噸,按全省農村低保對象91.7萬人、每戶3人測算,共需取暖煤資金1.84億元。去年,我省努力通過優化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已安排資金6000萬元,但由於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財政十分困難,建議國家考慮我國北方各省的實際情況,幫助和支持解決農村低保對象冬季取暖問題,並對農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所需資金給予專項補助。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後,我省絕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已被列入國家有關規劃,推動更多項目盡快開工建設並確保如期建成,急需國家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污水垃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城市污水垃圾治理已連續兩年被省政府列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後,國家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列入了重要議程。

  石嘉興代表介紹,水污染事件後,國家有關部委迅速啟動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年~2010年)》的編制工作,並經國務院批准開始實施。《規劃》明確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給予40%的投資補助,使我省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在國家支持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他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列入《規劃》的40個污水治理項目已經啟動27個,建成7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0萬噸,今年還將有12個項目啟動。按照計劃,這些污水處理項目都將在2010年底前全部建成,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80萬噸。此外,2007年,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組織編制印發了《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和《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我省絕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已被列入這兩個《規劃》。

  田在瑋委員說,近年來,我省各地按照國家有關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不斷深化收費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在國家的支持下,相繼建設了哈爾濱文昌污水處理廠、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等大中城市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可以說,我省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問題是,我省縣級城市幾乎都沒有污水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列全國第29位,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列全國倒數第一。

  馮燕代表也認為,目前,我省已有31個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和26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得到了國家支持並進入實施階段,但尚有20個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和53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沒有啟動。這些項目絕大多數的環評、可研、用地預審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具備在2009年啟動的條件。

  代表委員們說,如果這些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部建成,可保證我省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5%。但大家認為,在項目建設上,我省除采取增加地方政府投入、全面落實污水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外,在資金籌措方面仍面臨一定困難。按照現行的投資補助標准,建議國家進一步增加對我省城市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今明兩年安排足夠的中央政府補助投資,以推動更多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並確保在兩年內建成。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