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肉聯』清剿山寨肉聯 肉灌制品傍名牌現象有望遏制
2009-03-17 06:43: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健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資料片

  東北網3月17日訊 在哈爾濱街頭,你隨便詢問幾個外地客人:離開哈爾濱最想帶點兒什麼特產回去?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哈爾濱紅腸』。作為中華老字號、百年品牌、中國歐式肉灌制品第一家的哈肉聯紅腸,已經成為哈爾濱食品的代表。

  可就在這兩年,想買到正宗哈爾濱紅腸未必容易,滿大街的山寨肉聯食品讓消費者搞不清誰真誰假。就在很多消費者感慨肉聯紅腸變味兒了的時候,正宗廠家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更是苦不堪言,就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一夜之間怎麼突然添了這麼多『親戚』:『正宗肉聯』、『老哈肉聯』、『純哈肉聯』、『肉聯食品』……

  為了保住『哈肉聯』這個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在經歷了兩年的艱難而收效甚微的維權之後,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終於獲得了『尚方寶劍』,准備『大義滅親』。

  山寨店眾多 越做越逼真

  在道裡區新陽路與安和街交口處,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食雜店。就在這個寫著『某某食雜』的牌子上面還鑲嵌著另一塊牌匾:『肉聯食品』,紅底黃字,再無其他圖案和字樣。走進擁擠、雜亂的店內,門左側擺著幾個賣雜貨的櫃臺,右側是一個賣香煙的櫃臺。正對著門的位置,一個小玻璃櫃臺孤零零地擺在那,裡面只放著幾堆香腸,這就是『肉聯食品』的專櫃了。站在香煙櫃臺後面的男子告訴記者,這些紅腸都是『大眾肉聯』的,絕對保真。記者讓他稱了兩根紅腸,發現對方裝紅腸用的塑料袋是最普通的那種白色透明包裝袋。

  在與之相隔10米遠處,是一家掛著『哈肉聯』牌子的店面,玻璃門上用不乾膠貼著『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幾個醒目大字。穿著白色大褂的年輕店主告訴記者,這裡纔是正宗的大眾肉聯經銷點,旁邊那家是假的。『你沒看他家掛的是「肉聯食品」的牌子,而不是「哈肉聯」的牌子嗎?他們就是打擦邊球,往「肉聯」倆字上靠。』店主無可奈何地說。記者發現,該店用來包裝紅腸的塑料袋上印著『哈肉聯』以及『中國紅腸第一家』的字樣,上面還有廠家的地址和電話。(下轉5版)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商業區一條街上打著肉聯旗號的專賣店竟有近十家。在南崗區松花江街上的一家『某某紅腸旗艦店』裡就有售大眾肉聯紅腸。而在與之相隔約百米遠又有一家『純哈肉聯』專賣店,店面的門臉周圍貼著各種紅腸、小肚的大幅照片,遠處一看與大眾肉聯紅腸照片沒什麼區別。走近櫃臺纔發現櫃臺上方印著『純哈肉聯紅腸』、『純哈肉聯風乾腸』,包裝盒上卻看不出任何大眾肉聯的字樣。

  在道外區草市街,一家『哈肉聯』的對面就是一家『正宗肉聯紅腸』。記者走進『正宗肉聯紅腸』店裡的時候,已經接近11點,當記者提出要買紅腸時,一名女子表示貨還沒到,並緊接著給一名男子打去電話:『大哥,給我送點紅腸來,我這有顧客要買紅腸。』

  『哈肉聯』日產20噸 山寨貨能產5噸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所有和肉聯有關的『老哈肉聯』、『純哈肉聯』、『正宗肉聯』的店面牌匾,與大眾肉聯公司的牌匾風格非常接近,都是紅底黃字,而且連產品價格都一樣,不了解真相的人很難辨別真偽。

  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哈市有130餘家『大眾肉聯紅腸』專賣店,還有50多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經營該產品,但在這兩年間,打著大眾肉聯旗號銷售假大眾肉聯紅腸的卻有七八十家。平日裡,哈肉聯日產量在20噸左右,但假冒肉聯紅腸的銷售量卻能達到5噸。

  57歲的老哈爾濱人張志友說,『以前,我們習慣把大眾肉聯廠生產的紅腸稱為「肉聯紅腸」,如今,大街上到處都是掛著「肉聯」牌子的紅腸專賣店,我們都弄不懂哪家纔是原來的肉聯紅腸。』

  一家個體熟食制品店的老板向記者透露,有的櫃臺上擺的是正品,但賣給消費者的可就不保准了,有的從廠家上點好腸,再從小加工點進點貨,混合銷售。

  哈爾濱紅腸市場的混亂,不僅影響了紅腸企業的利益,也讓哈爾濱在外地人眼中的印象打折。專門從事接待外地旅游團的楊喜超告訴記者,經常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游客跟他說,以前聽說哈爾濱的肉聯紅腸好吃,可是嘗了朋友給帶回去的肉聯紅腸後纔發現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吃,後來纔知道買的是冒牌貨。


  見證時代變遷 已成城市符號

  提起哈爾濱這座『東方小巴黎』,哈肉聯紅腸與索菲亞教堂、中央大街、大列巴、哈爾濱啤酒一樣,就像凝結在人們心中的一個個符號,以鮮明的特色成為哈爾濱不同文化的代表。哈肉聯紅腸,作為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在歷經百年後仍舊滿城飄香。對於哈爾濱來講,它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更像是一種文化,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歷史。

  1913年,哈爾濱因中東鐵路的修建而逐漸繁榮起來。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這裡融合、發展,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城市性格逐步形成。就在此時,英商馬前氏投資5.5萬英鎊,在哈爾濱建立當時中國最大的畜產品加工企業——『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收購家雞、家鴨、野雞進行加工,俗稱『雞鴨公司』,這就是哈肉聯的前身。公司引進俄籍大技師愛金賓斯的紅腸加工技術,建成灌腸廠房,生產出哈爾濱『第一根紅腸』,標志著『哈肉聯紅腸』的誕生,成為中國最早的肉灌制品加工企業。第一批紅腸上市正值春節臨近,一經推出,就被中國百姓和各國僑民搶購一空。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也是幾經易主。1941年轉為日本商人經營,1944年由蘇聯紅軍接管,1947年收歸國有,曾是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重要軍需食品生產基地。1958年,企業正式命名為『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

  近百年來,哈肉聯歷經創始期、計劃經濟的輝煌期、市場經濟初期的低谷期、機制轉換期、企業變革的轉折期。1978年改革開放後,由於生豬(豬肉)、肉灌制品放開經營,企業陷入低谷。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哈肉聯對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改革,成立了大眾食品集團。2004年,企業完成改制,全面退出國有,與江蘇雨潤產業集團實行戰略重組,組建了『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肉聯紅腸依舊飄香東北大地。

  在采訪中,記者隨便問到幾個外地來的客人:返回家時想帶點什麼東西送給親人朋友?多數人的答案是『哈爾濱紅腸』。哈爾濱紅腸是哈爾濱有名的行業品牌之一,而最能代表哈爾濱紅腸的則是百年品牌哈肉聯紅腸。作為中華老字號、中國歐式肉灌制品第一家的哈肉聯紅腸,在哈爾濱人及外地人眼中已經成為哈爾濱食品的代表。

  商標注冊十年 終獲成功

  為維護『哈肉聯』這一肉聯人歷經百年打造的企業品牌,哈肉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著手注冊商標的工作了,曾先後在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了『大眾』、『肉聯』、『哈肉聯食品』、『大眾肉聯』、『哈肉聯』等商標,同時還向國家專利局申報了『哈肉聯食品』外觀設計牌匾專利,然而直到2008年9月,國家工商總局終於核准『哈肉聯』為注冊商標。

  『肉聯紅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味道,一百年沒變。』一位大眾肉聯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那些山寨肉聯紅腸都出自小廠家或者小加工點,無論從技術還是口味都無法和真正的哈肉聯紅腸媲美。公司一位技術人員說,真正的哈肉聯紅腸是無法模仿,獨一無二的,因為哈肉聯紅腸真正的精髓是味道,沒有哪個人或哪個廠家能夠模仿得了,這和紅腸在加工過程中的諸多環節分不開的。

  據介紹,哈肉聯紅腸的配方歷經百年珍藏,雖然被諸多廠家研究模仿,但始終未能破解,其紅腸制作工藝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眾肉聯紅腸的選料也有獨到之處:始終選擇自產冷鮮肉,把最好的原料都留給紅腸等肉制品加工,這是一般廠家所比不了的。還有就是工廠比國家標准還要嚴格的食品衛生和安全標准,這絕對是任何小廠無法做到的。加之嚴格的出廠檢驗、全程冷鏈運輸、雄厚的科研實力等一系列巨大優勢,所以哈肉聯紅腸纔能始終保持原有風味,並且深受百姓的喜愛。

  維權打假 要理直氣壯

  細數哈爾濱食品業,傍名牌產生的糾紛還真不少。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關於哈爾濱秋林『裡道斯』被侵權一案。

  2006年10月,哈爾濱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哈爾濱6家超市經營『秋林』、『裡道斯』、『立道斯』、『俄立道斯』牌紅腸,『傍』知名品牌銷售。哈爾濱秋林糖果廠發現後,將哈爾濱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告上法庭。2007年7月,哈爾濱市中級法院一審判決,要求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對哈爾濱秋林糖果廠『裡道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權行為,並賠償其經濟損失20萬元。

  這場官司,也引起社會對哈爾濱紅腸現狀的關注。哈肉聯紅腸以品牌創立早,傳承獨特的產品和技藝,具有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已成為哈爾濱這座北方重鎮的名片。正因為如此,大眾肉聯纔會招來如此多的『親戚』攀傍。

  大眾肉聯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獲得注冊商標後,他們已將『某哈肉聯』的侵權問題上報至有關部門,品牌保護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工商部門通過開展『紅盾衛士』行動,對侵犯『哈肉聯』商標使用權的冒名店進行了清理整頓。截至目前,已經有數十家掛著『某某肉聯專賣店』的商店或是摘牌,或是將牌匾上的『肉聯』二字去掉,但街面上仍有部分假冒店的櫥窗和玻璃門上張貼著『肉聯』的字樣,打假形式仍很嚴峻。

  面對眾多山寨紅腸,大眾肉聯廠的員工們都很有信心:既然『哈肉聯』的商標已經注冊了,如果其他人或企業再用這幾個字,大眾肉聯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打假了,並且一直進行下去,讓這個老品牌一路走下去。

  老字號是經濟,也是文化,是城市的無形資產。從這個意義上說,希望通過這次打假,讓正宗的哈爾濱紅腸能永遠飄香。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