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假幣家族代代更新 驗鈔機標准12年不變
2009-03-18 08:14: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寇 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8日訊 北京首例疑似HD90假鈔『確診』後不久,一家箱包小店的老板唐敏就收到了一張HD90編碼的疑似假鈔。不過,就是這張『用手一摸就知道不對』的疑似假幣,居然能『蒙』過一些驗鈔機的檢驗。

  生產驗鈔機和造假幣,好比是針尖對麥芒的兩頭,卻也是不可分割的雙方。為了試驗自己的水平如何,肯定都想用對方來練習。一旦誰要是技術質量不過關的話,誰就會被毫不客氣的拿下。

  不過,問題是造假幣的在暗處,無法時刻監管,生產驗鈔機卻是在明處,而且還有監督機構和國家標准來管束。生產驗鈔機除了要具備一般工業生產企業的基本資質外,生產者還必須拿到一張《人民幣偽鈔鑒別儀生產許可證》,這些許可證每年須由『人民幣偽鈔鑒別儀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部』進行一次復檢。還有,質監部門也要對對驗鈔機的生產進行抽檢。

  可笑的是,雖然檢驗『每一個步驟都根據相關的國家標准去做』,但是大多都不涉及驗鈔效果方面,況且對於對驗鈔機進行檢驗的主要依據之一《人民幣偽鈔鑒別儀(GB16999-1997)》的國家標准,居然12年未變,這種柔情怎能不讓造假幣的高興?

  常說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怎麼能固守死規定呢?特別是造假幣者一直在追求『創新』,假幣家族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可見,制定規則的理念不能呆板,起碼要留有跟進變化的空間、速度和效率,不然的話,只能是徒有其名。

  消費領域的變化最為快速,貨幣的流通量又是其中最大宗的方面,關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與社會經濟的安全密切相關,保證貨幣使用安全自然就是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職能。生產驗鈔機的國家標准滯後與造假幣的迅猛發展,無疑是對驗鈔機生產標准制定方的挑戰。如何加快工作進度,首先需要的就是責任心的強化,其次在決策路徑上也應該有所變通的策略。

  由此看來,倘若各領域的國家標准在適應情勢變化中經常優柔寡斷的話,不僅會對社會產生不良效應,就連其治理的對象也會暗自慶幸,如此下去,損害的還是公共管理部門自己的公信力。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