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專家提醒要留意氣候變化,正確認識今年春耕生產形勢,注重科學備耕,克服麻痺、僥幸和簡單經驗主義思想,要全面做好抗旱准備工作。
最近一個時期,齊齊哈爾市接連降下幾場雪,讓我們想到『瑞雪兆豐年』。那麼,階段性的氣候變化,究竟對備春耕生產形勢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記者在市氣象部門了解到,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和年度短期氣候預測的結果,2009年農作物生長季(4—10月)主要不利氣象條件是春旱。作物生育期(從出苗到枯黃)的有效積溫,西南部地區在2500—2600 ℃,東北部在2400—2500℃,比常年高50℃左右,熱量條件與近五年比有所不足,降水量略多於常年,日照時間接近常年,熱量和降水的總體條件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今年年景將好於2007年,而與2008年春季到初夏的氣候條件相比明顯偏差。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到,今年土?底?嚴重不足。盡管冬季積雪普遍在8—16厘米,有一定保?作用,但不會給土?帶來增?效果,齊齊哈爾春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底?狀況決定的,正是因為底?嚴重不足,加上今春『春脖子』長、回暖早、幅度大,將使全市的大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春旱。還有,今年春季冷空氣比較活躍,低溫時段長,回暖慢,加上前期降雪多,使備春耕開始期相對拖後10天左右,致使大田最佳播期比常年明顯偏短,因此對於農民來說,要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把握好春整地的時機,及時強播、搶種。為了抗御春旱,種地時要一次做足水,確保出苗和苗期用水。
市農委部門相關人員指出,今年農業生產的關鍵是認識春旱,戰勝春旱,不能產生麻痺思想,堅持抗旱第一的原則。目前要注意加強小麥生產區混雪撈地與頂凌播種工作,采取措施加快水稻育苗大棚建設,適時育苗。在農業生產方面應繼續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尤其是對農民做好各種培訓,而且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村屯進行技術服務與指導,確保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