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臨全球襲來的金融危機,我們做什麼?怎麼做?東北網即日起推出《應對危機保增長我們應該做什麼?》系列報道。該報道分為『與官員對話』、『與專家學者對話』、『與企業老板對話』、『與市民百姓對話』四大部分,記者就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應對的政策措施、確保和諧穩定等內容與不同層面人士展開對話,在寒冷的冬日裡拉開一場應對危機保增長的『精神戰役』。
東北網3月20日訊 題:【與官員對話】牡丹江市委書記徐廣國:金融危機寒流下的新挑戰
記者顧碩 邵奇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促發展要求,牡丹江市結合實際,推出『雙百億』工程,即簽約當年投資100億元的項目,確保年內落地;落實融資100億元,確保年內到位。這是牡丹江市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也是用金融手段解決金融問題的一次積極嘗試。20日,東北網記者就該市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專門采訪了牡丹江市委書記徐廣國。以下為采訪實錄。
東北網記者: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牡丹江舉行『雙百億』項目簽約,這其中也包括一些知名的大企業攜項目落戶,為什麼這些企業會選擇牡丹江進行投資?牡丹江的優勢有哪些?
徐廣國:牡丹江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面積為4.06萬平方公裡,森林覆被率62.8%,擁有人口280萬。牡丹江具有獨特的優勢,其中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佔主導地位。牡丹江地處東北亞的中心地帶,與俄羅斯有211公裡的邊境線,與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家毗鄰。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我個人認為——『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看沿海開放,後三十年看沿邊開放』,牡丹江在沿邊開放中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求項目落地。這次『雙百億』項目的簽約,正是我們前期努力的結果,其目的是提昇士氣,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做到像溫總理所說,『信心要比黃金還重要』。通過項目的落地、投資者的進駐,使牡丹江在金融危機情況之下能夠成為投資者的首選。
東北網記者:請給我們介紹一下,此次簽約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哪些產業和領域?
徐廣國:我們過去習慣傾向於工業項目、產業項目。在這次『雙百億』項目簽約活動中,還涉及到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改善環境項目。在民生項目方面,包括今年即將啟動的牡丹江新的水源地建設、污水處理廠、居民棚戶區的改造等等。說到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這場金融危機是領先者的危機,而牡丹江是以傳統產業為主、以國內銷售為主,受到的衝擊和影響並不像南方那麼大。相反,這恰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發展商機,在這個過程當中,牡丹江要通過這一輪的發展使我們的傳統產業得到調整和提昇,使我們的經濟結構更趨合理化。
東北網記者: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家提出了『保增長、保穩定、促民生』的目標,此次牡丹江推出『雙百億』工程,對於抵御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
徐廣國:『保增長、保穩定、促民生』是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如何做到『保增長、保穩定、促民生』,前提條件是靠我們財力的提昇、實力的增長。此次推出『雙百億』工程,就是要體現牡丹江經濟工作的項目化。通過這些項目的落地,使我們的民生更穩固。
東北網記者:牡丹江是中國對俄貿易的第一大市,對於目前的經濟形勢,在對俄貿易上,牡丹江市將采取哪些措施促進雙邊貿易增長?
徐廣國:目前,全球貿易都面臨很大的困難,我們也不例外。在這個過程當中,牡丹江要順應這些形勢的變化,來探索雙方更好的合作方法。政策上,我們要互相適應對方的調整。同時,雙方探討在新模式下的一些具體的推動措施,擴大合作的范圍。例如牡丹江在俄羅斯的腹地建基地、建工廠,俄方企業到牡丹江收購水泥廠、建設俄羅斯城等。這些都具有新階段的變化,與過去傳統的雙邊貿易有了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