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訊 (王依龍 韓大偉 記者朱丹鈺)2008年,黑龍江省依安縣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准確把握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這一發展主題,大力推進四區輪作規模經營,做大做強重點產業,鋪就了農民增收的快車道。據統計,依安縣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69億元,糧食總產達到87.8萬噸,農民人均收入5368元,分別同比增長25.2%、33.7%和40.9%。
2009年是依安縣全面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速建設全省經濟強縣、促進經濟平衡較快發展關鍵的一年。面臨新的起點,依安縣將進一步加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思路,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的大發展、快發展。全縣力爭實現土地規模經營200萬畝,糧豆薯總產突破93萬噸,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700元的奮斗目標。
四區輪作壯基地 促進工農一體化發展
為了徹底改變一家一戶的『小而全』和種『花花田』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依安縣緊緊抓住國家發展糧食等大宗產品的政策機遇,圍繞糖薯豆等特色優勢產業的原料需求,以四區輪作為突破口,探索出大戶承包經營、專業合作組織經營、龍頭企業租賃經營、企業與農戶合作經營、村集體經營、統種統管分收經營、統種分管分收經營等七種規模經營的成功模式。發展糖產業、壯大薯產業、提昇乳產業、鞏固提高鵝產業,是依安縣今年的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奮斗目標。全縣將種植甜菜30萬畝,馬鈴薯60萬畝,奶牛總存欄達到2.6萬頭,鵝鴨養殖總量突破1000萬只。真正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入的農企共贏、工農一體發展目標。
規模經營促流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依安縣進一步推進了土地流轉協會和土地流轉市場等服務體系的建設,促進了土地依法、自願、有償、規范流轉。2008年1月18日成立的依安縣新興惠民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縣以合作組織形式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第一村。該社由最初的13戶社員發展到45戶,整合土地6800畝,實現純收入330萬元,每畝效益達420元、人均純收入1.2萬元,分別比土地規模經營前高出1.1倍和2.2倍。在依安縣,像這樣的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到63個,今年底,依安縣將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發展規范化的農業合作組織100個。
農機水利強裝備 增強抗御自然風險能力
依安縣采取向上爭取、企業投入、村屯乾部帶頭、種田大戶自籌、合作組織出資、縣財政輔助等多元投資的辦法,全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截止目前,依安縣已經爭取農機專項資金8465萬元,縣財政和龍頭企業投資9100萬元,農民自籌1210萬元。擁有輪式和履帶式大型拖拉機462臺(套),聯合收割機164臺,配套農具6590臺件,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5萬千瓦,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4.5%。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38個,其中,爭取2700萬元組建全省最大的農機合作社1個,利用外資貸款組建1000萬元大型農機作業合作社8個。為改變傳統農區靠天吃飯的落後面貌,依安縣投入3000萬元實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打井200眼,上灌溉設備300套,完成40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水利保障設施建設,極大增強了抗災保產能力。2009年,全縣還將購置大型機車270臺、聯合收割機215臺、配套農具503臺件,新打機電井260眼,上灌溉設備300套,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
服務體系上水平 保障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依安縣突出重點品類和先進生產要素的配套組裝,加快良種良法的研發推廣普及,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以此保障現代農業的快發展。依安縣已在14個鄉鎮設立農業科技核心示范區,推行『一點四區』,建設示范園區5000畝。陽春鄉誠順村建設現代農業科技核心區370畝、示范區2000畝、輻射14萬畝,重點推廣50公分小壟甜菜機播、馬鈴薯80公分大壟栽培、大豆小壟雙行栽培、玉米130公分大壟通透密植技術。甜菜平均畝產3噸、馬鈴薯2.5噸、大豆300斤、玉米1800斤,很好地發揮了科技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