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道外區四海小區的拆遷單位提出申請,對所拆遷范圍內空置半年、屢次聯系難尋房主的房屋實施『證據保全』拆遷。在拆遷現場,11處房屋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留存檔案後實施了拆除。這也是哈爾濱市棚戶區改造中實施的首例『證據保全』公證案例。
23日,記者從哈市道外區棚改辦了解到,四海小區位於南棵綠蔭小區、南直路、宏圖街、南直路加油站圍合區域,被列為道外區今年的棚戶區改造項目。2008年12月,道外區提前啟動了該小區的拆遷,拆遷戶數960戶。經過評議,絕大多數居民支持小區的拆遷改造,拆遷實施到今年3月中旬,小區已經有700餘戶居民辦理了搬遷驗收手續,拆遷工作接近尾聲,但同時出現了部分無照房、閑置房屢次聯系不到房主,致使拆遷受阻。
據道外區棚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不延誤工期,讓居民早日回遷,根據新拆遷法規定,該區棚改辦領導小組經研究決定,對無主房依法進行證據保全拆遷。
16日,哈市首個證據保全公證拆遷開始。在現場,道外區棚改辦、執法局、公安分局、拆遷辦、檢察院、衛生局、司法局公證處的相關人員共同見證了房屋證據保全過程。經過工作人員現場監督、提存等公證後,對11處房屋實施了證據保全拆遷。
據哈市公證處工作人員介紹,房管部門要拆除違章建築,但聯系不到房主,而該違建房內還堆滿了房主的私人物品。為了保障房主的合法財產利益,房管部門引入了公證法律行為,即證據保全,它既保證了工程進度,又保護了被拆遷戶的權益。屆時,當事人可根據證據保全情況處理善後事宜。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證據保全是一種新型公證,近年,前來辦理證據保全公證的人逐年增多,不僅是房屋證據保全,而在一些證據可能滅失、失真或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也可以及時公證而預防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