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2001年,哈爾濱市近5000臺出租車統一安裝了IC卡繳費系統。時隔8年,如今出租車IC卡繳費裝置已經無人問津,陷入了尷尬的運營境地。
裝了八年用過一次
2001年開始,哈爾濱市飛達、大眾、天鵝等出租車公司的近5000輛車先後安裝了IC卡繳費系統,約佔當時出租車總數一半。據了解,此繳費系統價格不菲,每臺價格在800元左右。據大眾出租車公司的王經理講,即便在使用頻率較高的前幾年,該公司每月的IC卡結算金額也只有幾千元。大眾出租車公司的鄭司機告訴記者,從車輛安裝了IC卡繳費系統後,他只遇到過一個乘客用IC卡結賬。司機劉師傅則反映,他根本就沒有用過這個結賬系統。
IC卡結賬緣何遇冷
據了解,IC卡繳費系統是哈爾濱市出租車行業大力推廣的項目,它不僅能避免司機找零和收假幣的煩惱,還有約束司機定期接受公司管理的功能。既然IC卡具有如此優點,為何卻遭到了冷遇?出租車管理處的陳主任講,首先,安裝該系統的車輛不足出租車總數的一半,乘客即便有卡也未見得打到IC卡出租車;其次,在刷卡結賬時系統會打出兩張票據,一張給乘客,一張給司機,一旦司機將其丟失,就無法與公司結賬,等於白乾了一單生意。再次,IC卡使用的是『插入式』讀卡方式,從讀卡到結賬需要幾分鍾,給乘客造成不便。另外,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市民不知到何處購買,持有量少導致了使用量小。
企盼繳費『一卡通』
市民張先生表示,刷卡結賬是支付手段必然趨勢,可如今人們手裡的卡實在太多了,如果乘公交、打車、坐地鐵都需要各自辦卡、各自充值,就喪失了IC卡方便快捷的支付意義。據了解,自1999年『一卡通』業務先後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實行,使用范圍已延伸至公交、出租車、地鐵、渡輪、停車場、高速公路、超市、藥店、影院、加油站等行業,政府還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助充值設備,方便市民買卡、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