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今年翻漿路來得早 大坑繞小坑 大包連小包 
2009-03-25 07:11: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 『剛要告別冰雪路面,又要踏上翻漿路了。』困擾哈爾濱市道路多年的季節病——『翻漿癥』近日再次復發,讓司機們頭疼不已。記者就此對一些主要街道進行了走訪。

  地點1【二環公濱橋】

  記者目擊:二環快速乾道近日也出現了多處破損,影響車輛通行,尤其是公濱高架橋破損最為嚴重,去年維修過的地方又出現了破損。在公濱小學上方的橋上記者看到,橋面上有兩個『8』字形的大坑,其中一個坑已經不見瀝青混凝土,露出一根手指粗的橋板鋼筋。

  在公濱路與通天街交口上方的橋面,連續出現6個坑,最深的有3厘米深。距離這個大坑集中區50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坑,這個大坑雖然不大,但是很深,已經露出了鋼筋網。

  尚志公園上方的橋面破損最為嚴重。記者23日17時乘出租車通過此處時,一輛奧迪轎車發現路面有大坑突然減速,並且變道行駛,後面的車紛紛減速,造成此處暫時擁堵。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對路況不熟悉的司機行駛到這裡通常要緊急制動,這樣很容易發生車輛追尾事故。


 

      地點2【松花江公路大橋】

  記者目擊:上環橋的橋面出現多處破損,到處都是石子,車輛經過石子四濺,打在車底盤上『嘩嘩』作響。其中破損最大的一處至少有10平方米。而下環橋的路面破損更為嚴重,靠外側的路面鼓起大包,而且路面連續出現大坑。道橋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下橋時車輛需要頻繁制動,所以路面破損、擁包較重。

  公路大橋的橋面也出現了多處大坑,至少有100個。在引橋和橋面的接縫處出現了一條帶狀的坑,而且還有一個碗口大的深坑。繼續向江北行駛,橋面已經『破相』,補丁摞補丁,坑連坑,有的地方已經露出橋板。

  哈爾濱市橋梁管理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松花江公路大橋橋面的瀝青混凝土已經嚴重老化,按照使用年限已經進入大修期,但是考慮到該橋是來往江南江北的交通要道,無法封閉維修,只能破一塊修一塊,等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竣工後纔能徹底維修公路大橋。


 

     地點3【紅旗大街和贛水路交口】

  記者目擊:紅旗大街輔路靠創業中心一側路面翻漿面積足有30平方米,深達四五厘米。而另一側輔路卻出現一個罕見擁包,擁起來的混凝土竟然高出了路邊石,車輛只能繞行。紅旗大街與香電街交口附近的路面有一條長達30多米的翻漿路,坑坑窪窪。

  地點4【紅旗大街黃河路至長江路段輔路】

  記者目擊:省內部審計協會門前的馬路,大坑連著小坑,坑裡都是泥水,車輛行駛到此處都減慢車速。見記者正在拍照,一位司機從車窗探出頭對記者說,這裡翻漿太嚴重了,在這樣的路面上開車心裡直發?,有關部門應該盡快修修了。

  地點5【南崗區文昌街宣化街至果戈裡大街段】

  這裡路面出現多處翻漿,尤其是文昌街與黑山街交口路段,連續出現5處翻漿路面,像烏龜殼一樣裂開,車輛經過非常顛簸。


 

  地點6【中山高架橋】

  記者目擊:哈市橋梁管理所的工人正在維修路面。記者發現,正在修的路面足有20平方米。在文昌橋上,連續出現四五個大坑。而在新陽高架橋上,一個臉盆大的坑橫亙在路中間,足有3厘米深,有的車輛躲閃不及從坑上駛過,發出『??』的響聲。

  地點7【紅博地下通道木介街出口】

  記者目擊:路面出現大面積翻漿,足有二三十平方米,過往車輛起起伏伏,把脫落的石子帶出30多米遠。道橋部門在較大的坑中填上了黃沙,並用步道板進行了臨時修補。

  哈爾濱市道橋管理部門:6月10日前修完翻漿路

  記者從哈爾濱市道橋管理部門獲悉,由於受降雪多影響,今年哈市道路翻漿面積比往年多,將超過5萬平方米。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哈市已累計降雪29次,降水量超過40毫米,而上一年度僅降雪5次,降水量為11.3毫米。道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認為,由於近期降水量大、降雪場次密集,雪後融化後,雪水滲入地面,而深層基礎還在冰凍,經車輛反復碾壓,路面出現碎裂、脫皮並翻漿,預計道路翻漿量將超過5萬平方米。

  據哈市道橋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00平方米的路面出現翻漿。為此,哈市城管局下發通知,要求4月10日春融道路期結束後,進入正常道路維修階段,對翻漿道路進行徹底維修。6月10日前完成翻漿道路的維修。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