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紅旗大街輔道補丁路又翻漿 計劃6月前開工大修
2009-03-30 09:01:4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陳哲 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30日訊 『這破道,把我的車底盤刮了。』冰城的哥劉海濤嘴裡的破道說的是翻漿嚴重的紅旗大街輔道。29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城管局綜合整治辦了解到,紅旗大街已經列入2009年重點維修的23條街路之一,計劃於6月前開工大修。

  現場:補丁馬路又翻漿

  紅旗大街是哈市一類主乾街路,同時還是二環快速乾道之一,跨越香坊區、開發區和道外區,1997年至1999年分段建成。

  28日,當記者從二環橋香坊段進入紅旗大街輔道時,路面上去年剛修補的瀝青補丁明顯比其他路面的顏色深一些。在紅旗大街鞋城對面的輔道上,近百平方米的路面坑連坑。在紅旗大街與贛水路臨近的輔道,本來應該平整鋪在路面的瀝青已經跑到了路邊石上,大面積翻漿讓這裡成了土道。從香坊區職教中心門前路段繼續前行,輔路的翻漿現象有所減少,但去年新鋪的瀝青路面上,還是出現了小的坑窪。據了解,從2003年以來,紅旗大街兩側的輔道年年春天都會出現翻漿現象,道橋部門采取的辦法是將翻漿的瀝青掀開取走,然後鋪上新的瀝青混凝土。因此,在紅旗大街輔道上,看到的是大補丁上摞著小補丁,有的路段補丁上又出現新的翻漿。

  病根:基礎太薄不抗壓

  紅旗大街翻漿的原因很簡單:輔路路基太薄。按照1997年開始施行的道路建設標准,城市主乾道路路基要達到73厘米,分別由18厘米的二灰土、20厘米的三灰土、20厘米的三灰碎石和厚度分別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礫石面層組成,最上層還要蓋上兩層瀝青。而紅旗大街的建設是在新標准頒布和施行之後,為啥主路不翻漿,而輔道卻頻頻翻漿呢?路橋專家給出的答案是:輔道的路基只有50厘米厚度,省去了三灰碎石抗壓層。專家表示,這不存在質量問題,只是修路決策者超前意識不足。原本,紅旗大街建設時,地處城區東部非交通繁忙區,因此對輔道的設計為非機動車道,道路的荷載不需要太高,在建設標准上沒有像主道那樣設計和施工。沒想到,哈爾濱的車輛增速過快,紅旗大街主道上的車流在早晚高峰時段處於飽和狀態,車輛分流到了輔道,按照5噸荷載能力設計的道路要承受10噸的重壓,於是翻漿現象在近5年的春天年年發生。

  治理:6月前開工大修

  『哈爾濱的主乾路,至少要六車道,路基一律要按照新規范來施行,修路要高標准,同時要適度超前,纔能讓翻漿路越來越少,平整路面越來越多。』冰城相關道橋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29日,記者從城管局了解到,對紅旗大街輔道的翻漿問題,今年將采取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在加固路基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維修,計劃於6月前開工大修。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