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古籍保護面臨窘迫局面 專業人纔匱乏成瓶頸
2009-04-01 15:24: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彩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寫本,卷軸裝(一件)

  東北網4月1日訊 『省圖書館現在僅有2名古籍修復專業人員,如果按照兩人一天修復一本古籍的工作量計算,也要71年纔能做完。』

  這是省圖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個形象比喻,道出了我省古籍保護工作面臨的窘迫局面。據稱全省古籍擁有量在200萬左右,而全省26家古籍收藏單位現有古籍專業人員30餘人,平均每個古籍收藏單位專業人員不足2人,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更是屈指可數。從去年3月開始的普查工作,要求今年7月底前完成現有一、二級古籍的普查、定級工作——加緊古籍專業人纔的選拔和培養,不僅是任重道遠,而且是迫在眉睫了。

  古籍保護人纔匱乏

  據《黑龍江省古籍收藏單位基本情況統計表》統計,我省的26家古籍收藏單位現有古籍專業人員30餘人,平均每個古籍收藏單位專業人員不足2人,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更是屈指可數。在近日召開的一次全省重點文化工程推進工作會議上,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董紹傑介紹,由於長期以來,古籍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古籍工作成為圖書館中枯燥無味、默默無聞的崗位,很多人不願意從事古籍工作。種種原因導致古籍工作專業人員少、素質低,遠遠滿足不了工作需要。有些工作基礎比較好的古籍收藏大館,隨著老同志退休和專業人員調離,有經驗的業務骨乾在逐步減少,而新補充的專業技術人員缺少培訓,沒有經驗,專業隊伍素質大幅滑坡。很多古籍收藏單位的古籍由不懂古籍的人員兼職管理,甚至無人管理。

  董紹傑說,目前全省有近百萬古籍亟待整理、鑒定、普查、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從總體上說我省的古籍專業人員隊伍人員少,骨乾力量薄弱,缺少拔尖人纔,古籍鑒定和修復人纔短缺尤為嚴重,遠遠達不到古籍保護工作的要求,已經成為制約我省古籍保護工作發展的瓶頸。

  《韻府群玉》元陰時夫撰,陰中夫注,元梅溪書院刻本

  培訓只解一時之需

  針對古籍研究、鑒定、修復人員的嚴重不足,人纔培養和技術培訓成為省古籍保護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2008年度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安排,省古籍保護中心根據各館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派了省圖書館、齊齊哈爾市圖書館、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的古籍工作人員6批次15人次,先後參加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古籍鑒定、古籍普查、古籍修復等各類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走訪相關圖書館,與其他館的學員之間廣泛溝通交流。同時,省古籍保護中心還通過舉辦展覽和專題講座等多種途徑普及古籍基本知識,去年5月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舉辦了『光明來自東方—中國造紙和印刷術』的展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龍江講壇還請來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有關專家和教授舉辦專題講座,等等。

  但種種『應急』措施也只解一時之需。省古籍修復中心副主任許靜華告訴記者,古籍保護和修復工作的學問很深,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如版本的鑒定就非常難,不同時期、不同的印刷方式,還有紙張、用筆、墨跡、字體等等,如果不是專業人員,根本無法勝任工作。她說,我省真正稱得上古籍專家的也就十幾位,版本鑒定力不從心,只能拿出初步結論,也為古籍的修復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古籍專業工作人員必須有長期專業學習和實踐的經驗,人纔更需長期培養。許靜華介紹,近年有古籍保護單位逐漸吸納了一些古文獻專業的畢業生,但古籍工作者光有理論知識也不行,必須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就像醫生必須『臨床經驗豐富』一樣。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古籍保護單位最怕的是『人纔流動』,一流動就白培養了那麼多年。

  而業內人士也透露,目前古籍保護人員工資待遇普遍不高;除省市級公共圖書館、部分高校圖書館外,還有很多縣級館及高校館尚未成立專門古籍保護工作機構,無專職古籍保護人員;與實際工作需要相比,經費投入不足仍是普遍現象,古籍保護經費短缺尤為突出;一些地方古籍保護單位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問題甚至一直未得到解決……要想吸引或留住人纔,實在難而又難。

  

  《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元劉應李編,明初刻本

  我省古籍珍品奇葩獨樹

  古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的血脈,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而古籍善本流傳至今已千不足一,彌足珍貴。各圖書館所藏的珍貴古籍往往價值連城,成為鎮館之寶。現在人們常說『一頁宋版五兩黃金』,可見珍貴古籍的價值所在。董紹傑介紹,2000年上海圖書館花費450萬美元從美國購回翁氏藏書80種542冊,目前已增值至4500萬美元,不足十年價值已增長了十倍。與省圖書館被收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相同版本的《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一書,在2008年嘉德公司拍賣會上成交價達69.4萬元。這類珍貴古籍如混入到普通古籍裡,工作人員不加以保護,極易造成流失和損毀,所以對這些珍貴古籍一定要普查清楚,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重點保護。

  據介紹,2008年3月1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及『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省圖被命名為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該館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唐寫本)、《韻府群玉》(元刻本)、《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明刻本)3種古籍入選首批名錄中。董紹傑說,我省屬古籍小省,能收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一二級古籍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我省的古籍收藏獨具特色,其中寫本中不乏唐人寫經、刻本中有宋元佳槧、抄本中有海內遺珍、稿本中有名人手跡等等,奇珍秘籍不勝枚舉,流人等鄉賢文獻更是奇葩獨樹。更有大量流散在社會上的古籍,有待廣泛普查。

  目前正在進行的古籍普查是實施『中華古籍特藏保護計劃』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摸家底』的工作,以厘清現今古籍的存量,掌握現今古籍的存藏環境狀況,了解古籍的破損程度、致損成因、破損數量,據以制定修復計劃,以便有目標地進行人纔培養,建立古籍保護實驗室,評定現存古籍的級別等次等。這些工作十分繁復,急需更多的專業人纔。

  據悉,省古籍保護中心去年3月啟動了《黑龍江省古籍普查工作方案》以來,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並於同年11月開始了第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申報工作。而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和我省古籍普查方案的安排,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現有一二級古籍的普查、定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省文化廳目前開始編纂《黑龍江省珍貴古籍要覽》,將全面展示我省的珍貴古籍和特色古籍。這也是我省古籍普查工作上的創新,屬國內首創。

  圖片由省圖書館提供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