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賓縣一河上木橋被衝斷 20餘中學生因『行路難』輟學
2009-04-02 14:12: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湯文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村民推著四輪車過河

  東北網4月2日訊隨著天氣轉暖、冰雪消融,連日來,賓縣居仁鎮西安村部分學生家長接連給記者打電話反映,因猞猁河木橋被大水衝斷,村子裡上初中的孩子上學之路泥濘難行、險象環生,半年多來已有27名孩子被迫輟學,另外還有20多名上學前班的孩子也已停課。

  河上木橋被衝斷,8個自然屯兩千餘村民趟水過河

  1日上午,記者趕到西安村時,從哈同公路『老道』轉入沙石路,因道路泥濘,只好換上村民提供的水靴,在泥濘中步行500多米來到猞猁河邊斷橋現場。百餘位村民、輟學初中生從8個村屯趕來,爭先恐後反映行路難問題。

  來到河邊,正巧一輛四輪車帶著拖斗從公路上下來往村裡開去。在猞猁河上,村民們用木頭臨時搭起了一座簡易橋,橋面僅僅高過河水20厘米左右,因地勢低窪,橋面上滿是泥水,這輛沒有拉東西的四輪車在十幾個人的推動下,纔勉強開上河岸。

  村民反映,去年6月初,猞猁河發大水,河水漫過河床一片汪洋,原來架在河上的木橋被衝斷。這個木橋是西安村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全村兩千多口人只好趟著河水過河。


  27名初中生輟學,20餘學前班兒童也不能上課

  為了孩子的安全及生產、生活需要,去年7月,村民東拼西湊了一些木材,自發在猞猁河上架起了目前這座簡易小橋。秋天發大水,小橋又幾次被衝斷,村民們只好再把橋架起來。因橋面只有兩米寬,下大雨時橋面泥濘濕滑,孩子的安全還是沒有保障,有的人家無法天天接送孩子,只好讓孩子輟學。

  采訪中,剛剛輟學的徐成龍和家長聞訊趕來。家長說,徐成龍原來在居仁中學讀初二,每天騎自行車上學。後來橋斷了,孩子來回過河不安全,家裡經濟狀況差,孩子如果住校,每月要多花費五六百元,家裡承擔不起。記者問徐成龍:『你樂意輟學嗎?』徐成龍含淚說:『我不願意,我的同學都不願意,叔叔,你幫我們呼吁一下吧,趕快修橋啊。』

  居仁中學領導證實,西安村在初中3個年級讀書的孩子原來近50人,猞猁河上的木橋斷了以後,已有27名初中生輟學,沒有輟學的一部分在學校住校,一部分家長在鎮裡租了房子『陪讀』。

  據駕駛送子車的景傳富介紹,8個屯有20多個孩子到鎮裡上學前班。這幾天,簡易小橋上冰雪融化,走不了車,20多個孩子只好整天待在家裡。

  村民手中糧食賣不出去,畜牧業受影響,春耕物資無法進村

  村民反映,猞猁河上沒有橋,給村民的生產帶來災難性影響。

  村支書王化軍介紹,全村有耕地萬餘畝。因為橋斷了,村民的一千多萬斤的糧食賣不出去,春耕資金嚴重缺乏。目前,市場上玉米的收購價每斤在7角左右,應該說是個好價錢,可村裡車輛開不出、進不來,農民眼睜睜看著糧食不能轉換成現金,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

  村民董學義養了100多頭黃牛,因為路不通,飼料購不進來,小牛犢都不長個兒,老董決定逐漸放棄養殖業。據村支書介紹,全村有千餘頭黃牛、兩萬多只雞、兩千多頭豬,目前呈現萎縮狀態,養殖戶紛紛殺雞宰豬,放棄了養殖。

  交通部門:可通過鄉村籌資、市裡補貼途徑解決修橋資金

  就如何在猞猁河上修橋、解決百姓行路難問題,村支書說,西安村為省級貧困村,人均耕地只有兩畝,年收入遠遠低於鄰村其他農戶,如果靠村民集資修橋,很難進行。

  賓縣交通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按照規定,西安村這樣的橋梁只能由鎮、村、村民共同籌資修建。如果鎮、村籌資有困難,還可享受哈市的補貼政策。在我省,只有哈市有政策,農村修橋市交通局可按每延長米5000元的標准給予補貼。這一方面,可通過縣交通局申報。

  采訪結束時,村領導表示:『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將盡可能動員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趕快幫助解決道路問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