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省中小企業局針對服務企業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積極整改,在建設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上尋求突破,為企業發展服務。
一是搭建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中國中小企業黑龍江網,積極拓展公共信息服務領域,加快技術交易平臺、人纔交流平臺、遠程培訓等重點信息服務項目的建設,引導中小企業開展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支持各市、縣中小企業信息網分站的建設,探索網站市場化運營。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全省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聯盟等信息服務機構作用,搭建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平臺,針對中小企業的不同需求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依托信息化服務機構,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開展信息化培訓和信息化示范企業推廣活動。
二是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建立以財政扶持資金為引導,銀行信貸資金為主體,擔保體系和信用環境為保障,各種股權和債權融資、集合發債、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充分發育,多元化、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動各類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創新金融產品,調整信貸結構,增加貸款規模,逐步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建立中小企業上市後備資源數據庫,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綜合運用參股、委托運作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建立商業性和互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盡快建立起對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機制,加快東北區域再擔保運營體系建設,推動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做大做強。統一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標准,完善失信懲戒制度,將信用等級作為中小企業享受金融支持和財政支持的參考依據。
三是搭建人纔服務平臺。有效利用國內外優質培訓資源,采用社會化培訓和企業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形成合理分工、有效銜接的培訓網絡。依托優質培訓機構,加快建立中小企業培訓基地,以認證、獎勵、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領培訓市場的規范化,提高中小企業對培訓工作的認可度。依托中國中小企業黑龍江網,為企業擴大利用人力資源的范圍提供服務支橕。推動企業與院校建立長期穩定的人纔交流機制,通過企業與院校定單培養、設立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網上招聘、專場招聘會等方式吸納大中專畢業生等各類人纔到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短期工作、長期就業。幫助企業建立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激勵制度,增強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對高素質人纔的吸引力。
四是搭建技術服務平臺。以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和推動技術成果轉化為重點,以技術諮詢服務為補充,推動自主創新與鼓勵技術引進並重,公共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相結合,全面提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各級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金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以中小企業聚集的產業集群、區域集群和園區為重點,充分發揮骨乾龍頭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提昇行業整體水平和提高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探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模式,努力增強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開展共性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利用國內外已有的科技成果進行綜合集成和二次開發,開展技術、管理、營銷等多方面的人纔培訓,對科技成果進行技術、經濟評估,促進科技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為企業提供信息交流、諮詢診斷、市場開拓、設計、加工、檢測等服務。
五是搭建市場服務平臺。在穩步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引導中小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建立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機制,協調有關部門通過公布采購信息、指導競標等方式,為中小企業獲取政府采購合同提供便利,不斷提高政府采購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比例。引導推動企業開展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業務,為中小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拓市場提供有效的載體。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有效借助現有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平臺,鼓勵與國外政府和國際組織合作搭建新的國際合作平臺。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展覽展銷活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營銷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市場營銷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建立有效的營銷策略,實施合理的營銷方案。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口岸城市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對外經貿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