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油田人』續寫大慶傳奇 『大慶精神』永傳承
2009-04-07 12:31: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7日訊 『我自願投身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石油會戰,傳承大慶精神,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努力實現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的快速勘探、高效開發。』這是一份刻在海塔盆地上的誓言。

  這份誓言是在一個宏大的背景下誕生的:在近8萬平方公裡的海塔盆地拿下百萬噸級的大油田。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海塔石油勘探指揮部勘探評價部全體『將士』把海塔盆地看成放飛夢想的地方,新的歷史時期的又一次艱苦創業沒有讓他們卻步,他們要拼齊『打碎的盤子』(海拉爾),把外國人眼裡的『雞肋』(塔木察格)變成肥美的『雞腿』。為了這份誓言,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新征程。

  這只是大慶油田公司員工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在大慶油田,既有鐵人式的采油工人,也有不斷創新的科技人員。危機面前,他們又立下新的誓言:當年,大慶實現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是責任使然,今後實現4000萬噸持續穩產,創建百年油田,同樣責無旁貸。危機之中保證國家能源平穩供應的責任,刻不容緩地擺在石油企業面前。

  油田開發建設史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

  『找到氣田的地方是黃顏色的,沒找到的是綠顏色,希望到了你的手裡,都是一片片的金黃色。』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室副主任齊井順還記得1993年他剛來到研究院時,當時有位老師傅指著天然氣勘探成果圖對他這麼說,前輩的期望至今銘刻在他的心裡。

  如今,齊井順與同事們一起創新了火山岩地震識別、測井火山岩岩性識別和氣水層綜合識別三項世界領先技術,取得了深層天然氣資源、火山岩儲層和成藏規律三項創新性認識,為大氣藏的發現提供了技術保障。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的理念已經在油田樹立。』大慶油田公司宣傳部副部長宋傳修一直從事大慶精神的研究,他介紹說,高科技是大慶的新希望。經過多年持續創新,大慶油田已形成了一套自主研發、系統配套、具有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勘探開發技術。累計取得科技成果8250項,其中國家級94項、省級607項、獲國家專利1719項。這些科技成果廣泛應用後,不斷提高了油田的開發水平。

  他給記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第一次采油是常規性采油,第二次是注水,以聚合物驅油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術,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攻關,1996年進行大面積工業推廣。聚驅技術的推廣應用,比水驅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點,增加2億多噸可采儲量,大慶油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聚合物驅油的年產油量已突破1000萬噸,約佔油田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有力地支持了大慶油田的持續高產和可持續發展。以微生物驅油為代表的四次采油技術已超前儲備,將有望成為油田開發後期的主要接替技術。目前油田正在創新發展深層氣勘探開發技術,推進天然氣的規模化發展。

  在科技發展的強力支橕下,2008年,大慶油田順利完成了上市與未上市的重組整合,開創了油田整體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全年生產原油4020萬噸、天然氣27、6億立方米,外部市場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是大慶油田歷史上總體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年。

  『鐵人傳人』的海外奮斗史

  赤子丹心闖天涯

  大慶石油國際工程公司委內瑞拉公司總經理周傑被朋友們戲稱為『季父』,就是要一個多季度纔能見一面的父親。周傑長期在海外,每年回家累積不過短短二、三個月時間。作為大慶油田最早參與國際市場開發的成員之一,十年來,他負責開發並組織實施的海外項目十餘項,累計完成合同額近1.3億美元。

  周傑說,他剛踏上異國的土地時,感覺到的是市場開發工作的步履維艱和閑暇時刻的孤寂難耐。身處異國他鄉,他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國際市場開發之艱難。

  周傑最初進入的是印度尼西亞市場,面對種種困難,他積極收集印尼文化背景、項目風險分析及經濟評價等方面大量的信息和資料,並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建立聯系,主動登門造訪,展示技術、設備實力、專業化水平,這期間,常常是要約上幾次,等上幾小時,纔能爭取到短短幾分鍾的演示、交流時間。當在印度尼西亞市場獲取第一個項目時,印尼國家石油公司放棄了預定去中國檢查設備的計劃,一路放行。在隨後的幾年間,周傑和同事們一道連續獲得了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主要公司的四個項目,為站穩印尼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委內瑞拉的市場開發工作處於極其困難的時期,周傑臨危受命。他認真組織項目踏勘和投標,終於在2004年8月激烈的競爭中,一舉獲取了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979萬美元的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開闢了委內瑞拉市場開發的新局面,並於2008年中標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5562萬美元的三維地震勘探項目。

  周傑是大慶油田公司『海外軍團』的一個代表,目前,大慶油田公司形成了內外並舉的發展新格局,擴大了印尼、哈薩克斯坦等海外市場技術服務市場,成功收購了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3個開發區塊,開始獨立開發海外油田,取得了進口俄羅斯原油的經營權。現在已有500多支隊伍進入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鑽探業務進入了美國、印尼、委內瑞拉、蘇丹等國際市場。

  『大慶精神』的傳統教育史

  為油田負責一輩子

  朴鳳元年輕時的理想是當作家,但他剛參加工作時,卻是一名鉚工,現在是大慶油田物資集團讓胡路倉儲服務公司機械一隊劉備戰班組的一名修理工。當修理工也讓他當出了『名堂』,二十多年的修理實踐使他總結出了修理『五勤』法,即眼勤、耳勤、腦勤、手勤、腿勤。他除精通柴油機修理技術外,還掌握了汽油機修理、火電焊等多項技能,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技術多面手』。2008年10月,大慶油田黨委發出了向朴鳳元學習的號召。

  朴鳳元修車一身絕活兒,聽功、查功、摸功……那雙布滿了傷口和老繭的雙手,比卡尺都好使。他說:『修理機器設備,責任很大,出了差錯,單位就要受損失,看著設備「趴窩」,我還叫啥技師!』『我的父親就是油田的老職工,從父輩那裡學會了勤學苦練、踏實肯乾,更學會了「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的精神。』老朴說,他不僅自己要當個好工人,還要帶出更多的好工人。

  在大慶油田,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各項工作都有自己的典型,形成不同層次的典型群體。如新時期『五面紅旗』之一姜傳金,身患尿毒癥,做過腎移植手術,仍然一心撲在油田勘探事業上。他拖著羸弱的身體帶領課題組攻克了火山岩儲層預測這一世界級難題,在徐家圍子深層發現了提交探明儲量1018億方、遠景儲量規模超萬億方的我國東部陸上最大的慶深氣田。『鐵人精神的傳人』李新民、『油田建設的尖兵』普通電焊工馮東波等典型在油田也是家喻戶曉。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先進典型,各級黨組織還通過報告會、演講會、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在油田再一次掀起傳承大慶精神、為二次創業做貢獻的熱潮。大慶會戰的光榮傳統和艱苦奮斗精神在他們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成為創建百年油田的不竭動力。

  多年來,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企業結構怎樣重組整合,人員如何變換更替,大慶油田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統從沒有改變,始終堅持把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職工入廠、入黨、入團教育的第一課和必修課,並伴隨其職業生涯全過程。

  『4000萬噸』持續穩產,創建百年油田,全面打造國家重要的能源生產、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創新『五大基地』,『大慶油田人』肩負著沈甸甸的責任,一路前行。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