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密山13歲女孩捐眼角膜 義舉感動癌癥患者效仿
2009-04-08 14:00: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學德 趙金龍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宋春嬈,一位年僅13歲卻不幸患上癌癥的小女孩,因為邊防警察一次又一次真情救助而微笑面對病魔,她為感恩社會毅然決定身後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幫助其他患者重見光明。因為這位女孩的義舉,邊境小城密山市多位癌患自願捐獻眼角膜……

  延續愛:花季女孩義舉蕩起陣陣漣漪

  日前,密山市中心醫院手術室無影燈下,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接受了眼部手術獲得成功,在他古稀之年重見光明時,他更加懷念的是那位捐出眼角膜的13歲女孩宋春嬈。

  患病女孩受關愛

  2007年8月,密山市密山鎮小女孩宋春嬈被檢查出患上了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在醫學上,這種病屬於難以治愈的絕癥,即使暫時延緩生命也需要幾十萬元的費用。

  小春嬈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無固定經濟收入,小春嬈又不幸患上絕癥,為了給小春嬈治病,春嬈的父母花掉了所有的積蓄,又欠下了數萬元的外債。2007年9月,永固邊防派出所民警馬宏在轄區走訪時,了解到小春嬈罕見的病情和家庭窘況。在隨後的日子裡,民警們經常來看望小春嬈,為她補習功課,為她送去藥品、生活用品和營養品。邊防警察的無私關愛,讓這個飽受病痛折磨的小女孩變得堅強:『叔叔,你們不用擔心我,我得了癌癥,但我並不怕,我會好起來的,我還要上學……』

  永固邊防派出所所長王鐵民經多方諮詢得知可以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以此延緩宋春嬈的幼小生命。可治療費保守估計每天需要500元,這筆巨額費用怎麼辦?

  為解決宋春嬈的醫療費,永固邊防派出所通過密山市邊防大隊爭得了社會各界的鼎力協助,通過他們的努力,有關部門為小春嬈辦理了『大病救助』,並為小春嬈的父母親辦理了『低保』。2008年5月11日,密山邊防大隊在密山市的廣場上舉行了『獻愛心、戰病魔、救助三中女學生宋春嬈慈善募捐義演』,社會各界積極加入捐贈隊伍。一天之內,1000餘位熱心市民捐款37637元。

  微笑離世留下遺願

  當邊防警察將37637元的捐款交給小春嬈的父母時,小春嬈全家被社會各界的愛心深深的感動了,『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我不會絕望,我會好好配合醫生治療,如果真的不能治愈,希望邊防警察叔叔能夠幫助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將眼角膜捐獻出來,把社會各界的愛心傳遞下去。』

  看到小春嬈的病情一天天惡化,為了幫助小春嬈完成心願,永固邊防派出所通過多方努力,與省眼庫中心大慶總院取得了聯系,並為小春嬈聯系好了捐獻眼角膜的具體事宜。


 

  2008年7月26日,雖經多方治療,因癌細胞擴散全身,小春嬈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小春嬈是笑著走的,因為邊防警察叔叔伴著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並幫助她完成了最後的心願——捐獻眼角膜,將愛傳遞下去。省眼庫中心大慶總院來到密山市取走了小春嬈的眼角膜,成功移植給兩名失明患者,經過康復治療,他們很快恢復了視力,重見光明。

  愛心蕩起漣漪

  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密山市引起了反響。2008年8月10日,永固邊防派出所值班室電話鈴響起,『你好,永固派出所嗎?看了你們幫助小春嬈的報道後,我非常感動,我是一名癌癥病人,我也想在身後捐獻我的眼角膜,能否再幫我聯系一下……』。這樣的請求,密山市的癌癥患者33歲的臧濤和40歲的王艷春都向永固邊防派出所提出了,他們希望邊防警察能夠幫助自己,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社會。2008年8月15日,兩名癌癥患者在家人和派出所官兵的陪伴下,與省眼庫中心醫院大慶總院簽訂了《眼角膜捐獻協議書》。

  專注關愛殘疾人健康的澎年基金會得知此事後也加入到這個愛心傳遞的活動中,2008年11月,澎年基金會和省眼庫中心醫院大慶總院光明行醫療隊來到了密山市,篩選了360名貧困家庭眼病患者,先期為47位符合手術條件的眼病患者做了免費手術治療,47位患者得以重見光明。

  尋找愛:捐遺熱線期待愛心呼叫

  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紅十字會了解到,由於近些年遺體捐獻人數的增多,遺體捐獻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哈市紅十字會准備開設一部手機熱線,以方便此項工作的開展。為遺體捐獻者立碑事宜也在籌劃當中。

  哈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辦孫桂梅主任介紹,目前,哈市已經成功進行遺體捐獻的人數有60人左右,有此意願的人士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到什麼單位和如何辦理遺體捐獻。即將開通的這部熱線主要為諮詢者解答問題。

  據了解,目前我國不少省市已經建立捐遺者紀念園、紀念碑,並在每年清明節為捐遺者進行追思、祭掃。捐遺者家屬、醫學院學生、有意捐獻的愛心人士都會為這些做出不平凡舉動的人士默默追思,而哈市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場所。孫桂梅主任介紹,該事宜從去年已經開始運作,現在已經初步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各項事宜的審批也已基本結束,預計遺體捐獻者墓碑將於今年底建成。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各區已經設置了『接受遺體捐獻辦公室』,專門處理此項事務,志願者可就近領取《哈爾濱市公民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填寫後到所在地區公證處辦理公證。據初步統計,哈市遺體捐獻工作從2001年5月掛牌啟動至今,已約有2000人到市紅十字會或哈爾濱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進行了登記,其中600多人辦理了公證手續,有60餘人實現了遺體捐獻。

  孫桂梅主任介紹,遺體捐獻是完全本著自願、無償的原則,即使逝者本人有捐獻遺體的願望,在生前進行遺體捐獻登記,並辦理公證,但在其去世後,接受站會充分尊重逝者家屬的意見。有業內人士指出,登記者多,實際捐獻者少,主要是因為地方還沒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加以約束,一旦登記者或其家屬改變主意,捐獻即成為空談。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上海率先制定出臺了遺體捐獻法規,山東、重慶、南京等地也相繼推出,對遺體捐獻進行規范和保障。孫主任介紹說,目前黑龍江省紅十字會已向有關部門起草並申報了遺體捐獻的相關立法規劃,《黑龍江省遺體和眼角膜捐獻條例》現在已經通過了四次討論,將於今年9月份送交黑龍江省人大審議,該條例有望於今年年底出臺並實施。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