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廠長金乃岩 |
東北網4月9日訊 (記者 宋南劍) 上任五年,企業銷售收入翻了一番,利潤翻了四番。他個人先後榮獲了『黑龍江省十大經濟風雲人物』光榮稱號和2009年哈爾濱市市長特別獎。他就是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廠長金乃岩。
受命於危難之時。2004年,國內青霉素大戰仍在延續,抗生素各品種價格持續走低,工廠全年只能完成利潤目標的70%。綜合經濟效益指標連續多年在1億元停滯並在當年出現大幅度下滑。金乃岩正是在危難之時受任於哈藥總廠廠長兼黨委書記。
『我曾經是一個農民』。這是金乃岩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年輕時,他曾在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生活了十餘年。他的管理思想常常用農民式語言進行表達,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讓人容易接受。他說:『種地,得打糧;做企業,得掙錢。掙錢是第一位的。』
破解國企難題,煥發新生機。針對中層乾部隊伍臃腫,影響企業發展,他實施中層管理人員『輪崗制』,對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員進行了大幅調整,使最高時多達400人的中層隊伍,一步步減少到200人。他從生產技術落後的品種尋求突破。他要求青氨類、頭孢類等主要品種的技術指標必須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他的親自指導下,經過科技人員的刻苦攻關,哈藥總廠很多品種的指標大幅提高,特別是7-ACA、青霉素鉀鹽等品種的指標有了質的突破:2005年,7-ACA不僅扭轉了當初虧損5900多萬元的被動局面,而且盈利幾千萬元;2005至2007年,在人員場地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工藝創新,青霉素鉀鹽的產量提高了一倍,相當於再建了一個千噸青霉素車間。他強化了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他力推『陽光比價采購』,使企業每年都節約3000萬元以上的采購資金;他著力資源整合,清退了常駐廠內的70餘家包工隊,每年節約維修、技改資金4000多萬元。2006年,醫藥市場形勢異常嚴峻,當時據國家有關部門資料統計:全國22家大型國有醫藥企業僅有10家利潤保持增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金乃岩與他的近萬名員工,從原材料、生產、營銷等多方面入手迎難而上,通過對綜合實力的強化提高,全年消化掉減利因素3.4億元。
機遇眷顧的總是有准備的人。在最近三年中,他總是超前進行謀劃,加強技術創新,在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上每年都要投入1億多元,使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始終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其中,青霉素發酵和頭孢菌素的發酵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企業被授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如今,他的眼光又放眼國際,為了全面敲開國際市場大門,哈藥總廠投入近2億元,正在建設符合歐洲COS制藥標准及美國FDA認證標准的國際認證生產車間,先期與國際標准接軌,以搶佔行業的制高點。
企業核心競爭力來源於人的積極性。在金乃岩的經營理念中,人不是實現利潤的手段,而是生產和經營的根本目的。他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提高哈藥員工的生活品質。早在2005年,企業就擠出了4000多萬元,給全廠在職和離退休職工辦理了醫療保險;同年,在他的倡議下,企業每年花費1000多萬元為全廠近萬名職工解決了免費午餐。2006年,企業職工開始享受到了帶薪休假待遇,比國家早兩年多。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四年為職工晉昇了18級工資,使職工收入以21%的速度逐年遞增。金乃岩的這些舉措,增強了職工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有效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不僅始終肩負著經濟責任,還不忘政治、社會責任。金乃岩認為,負責任的企業理應從履行政治責任的高度,絕不向職工的法定權益開刀,絕不給國家增加負擔,在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當中,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裁員、不減薪』。他本著對人民健康、社會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提出了『生產安全是保障、質量安全是生命、環保安全是責任』的企業安全訓誡。為保證企業的環保安全,哈藥總廠先後投資4億元進行環保治理,每年用於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高達8000多萬元,並在企業內部建立環保責任制,層層落實環保指標,簽訂環保責任狀。目前,哈藥總廠在污水處理、煙塵治理、氣味治理等方面,均嚴格按照國家標准達標排放。
金乃岩秉承著『厚德載物,兢兢以強』的企業精神,積極回報社會。在得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金乃岩第一時間組織三個粉針制劑車間加班加點生產災區急需藥品,並放棄了其他地區的大額訂單,退掉了阿莫西林粉針制劑的出口訂單,全力保證災區藥品供應。在他的倡導和帶動下,全廠捐助款物776.2萬元,其中藥品價值698.8萬元,職工捐款44.4萬元,黨員交納特殊黨費33萬元。
金乃岩上任4年來,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共上繳利稅22.31億元,被哈爾濱市政府譽為『新型工業化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