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4月10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經過3年時間的建設,黑龍江省6個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一區建設基本完成,建設總規模7110公頃,新增耕地425.73公頃,初步達到『四化』建設要求。目前,該省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五年建設規劃調整論證已經完成,二區建設全面啟動。
2006年,黑龍江省五常市、海倫市、五大連池市、虎林市、農墾牡丹江分局及農墾建三江分局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黑龍江省相關部門按照『基本農田標准化、基礎工作規范化、保護責任社會化、監督管理信息化』工作目標的要求,制定規劃,編制方案,籌措資金,組織力量,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農墾建三江項目區開挖、清淤排水溝44條,修建農渠52條,新打機電井52眼,修建輸電線路55公裡,新建改建生產用田間路11條,造農田防護林12公頃。農墾牡丹江分局建成了一套以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為平臺的基本農田電子檔案數據,完成了對基本農田歷史數據的更新。通過建立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以圖管地』,及時對基本農田實施跟蹤管理,為基本農田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為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的長效機制,五常市政府重新修改了《五常市基本農田保護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獎勵制度,對基本農田投入實行優惠政策。五大連池市注重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基本農田的基礎檔案完整齊全,並全部落實到圖、地塊、作業區和農戶,實現了圖、表、冊、地塊相一致,做到了數據准確,內容完整,歸類管理,專人負責。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處長賈東力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將體現基本農田整理的規模化,統一組織,多部門合作,分步推進,注重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強化動態變化管理記錄;加強項目區權屬、設施、移交等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