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古樹稀少 百株『綠色文物』貼上保護標簽
2009-04-19 11:47:2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濱 薛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9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城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保護辦法》出臺,這是哈爾濱市首次對古樹和名木進行的界定並出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哈爾濱市有多少被專家稱為『綠色文物』的古樹名木,保護古樹名木對於我們的城市有怎樣的重要性?林業專家說,保護古樹名木,說成『搶救』更恰當。目前哈爾濱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了46.44%,但古樹名木卻非常珍稀。專家建議,人們愛護幼樹要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保護古樹像贍養自己老人,我們的城市纔能做到『後繼有樹』。

  現狀百株『綠色文物』貼上保護標簽

  《辦法》規定,樹齡百年以上的樹木均被列入『古樹』范圍,稀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或者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則被列為『名木』。樹齡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樹木作為古樹後續資源納入保護。樹齡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別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古樹名木,為一級古樹名木;餘者為二級。

  據介紹,哈爾濱市現有古樹1000多株,實施掛牌保護的有178株,樹種有榆樹、鑽天楊、胡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糖槭等。由於氣候寒冷和以往保護意識欠缺,哈爾濱市古樹不多,現有的古樹多為榆樹,全市百年以上的榆樹在哈爾濱火車站前醫大四院院內有14株,香坊公園內有12株,兒童醫院院內有7株;其餘散落在市區各處,共104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在平房公園內,樹齡307年,胸徑150厘米,樹冠直徑25米。市區內百年以上的古樹除榆樹外,還有胡桃楸、黃菠蘿和水曲柳各1株,其中胡桃楸樹齡105年。

  在道裡區友誼路上,一棵百年榆樹生長在路中間。在當年擴路時,因為在道路紅線以內,按規定須遷植,但由於數齡太大,根系比較發達,在地下已延伸十幾米,如硬性遷植,必定會導致這棵百年大樹的死亡。於是,經過林業專家論證和市政工程人員的努力,在這棵樹的位置設計了一處路中小島,開了哈市路為樹讓路的先河。

  風景300年古榆根深葉茂

  在平房公園內,生長著哈爾濱市目前發現的樹齡最長的古樹。80高齡的王大爺是古榆的忠實守護者,『這株榆樹已有300多年了,每天我們都願意在這樹的周圍聚會,因為和這棵老樹相比,我們的年紀還算年輕。』

  據專家介紹,該樹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樹高38米,胸徑1.55米,冠幅28米,生長良好,無病蟲害,主乾通直,冠形豐滿均衡,冠幅寬大,枝葉茂密,無枯死側枝及乾枯細枝。主乾皮保存完好無損。『很多第一次看到這株古樹的人都會駐足,有的還摟一摟,抱一抱,拍照留念,感受歲月的蒼桑變遷。』王大爺說,這麼多年來,他們已成為古樹的義務宣傳員和保護者,對於一些游客的攀爬行為,他們都會及時制止。

  看到市政府出臺《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王大爺和他的老伙計們真是高興:『有了這規定,看今後誰還敢毀壞樹木。』

  《辦法》規定,砍伐古樹名木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每株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擅自纏繞繩索,借用樹乾做支橕物,擅自采摘花朵、果實、種子的,處以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刻劃釘釘、攀樹折枝、剝損樹皮、擅自修剪枝葉的,處以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在古樹名木保護區內堆放物料、挖坑取土、鋪設地下管線、動用明火、傾倒危害古樹名木生長的物質、修建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搭建其他設施的,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擅自遷移古樹名木的,每株處以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可能影響古樹名木生長,建設單位未采取避讓保護措施的,處以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未經死亡確認擅自處理古樹名木的,處以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損壞古樹名木標志牌或者其他附屬設施者,也將處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保護給古樹安上避雷針

  東北林業大學林業專家沈海龍教授指出,要花大氣力保護古樹名木,這是因為古樹名木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如避暑山莊、華山的古松,黃山的迎客松,廬山的『三寶樹』,其風景價值絕不亞於古建築。後者可以復原重建,而前者顯然無法重造。從生物生態學角度分析,經歷百年風雨能夠頑強生存下來的古樹,不斷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可能含有生物進化的優秀基因。古樹還是我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依據,精巧的樹木年輪裡,包含著歷史時期的氣候、水文、生態、環境等變化信息,還可揭示人類活動痕跡。當然,對於這些信息的獲取,絕不能影響古樹名木的正常生長,不能進行破壞性測定。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古樹名木呢?市林業病蟲害防治站站長聶謙說,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其次纔是技術上的細節。許多大樹古樹死亡了,人們很輕易地歸咎為要麼是自然的原因,要麼就是壽命到了,唯獨不認真反思人的破壞作用,沒有想過通過人為努力延遲樹木死亡。雷擊、蟲害、乾旱、氣候變化、環境污染都可以造成樹木死亡,但是,這些原因中除了雷擊外,都與人的頻繁活動有關。

  專家針對引起古樹死亡原因分析,要避免人為的機械破壞,杜絕人為乾擾,嚴禁『古樹』移植,要追肥、澆水、填厚土使其復壯,要給古樹名木安裝避雷針避免雷擊,及時治理病蟲害。此外還需恢復天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樣性,使得古樹與周圍環境重新建立良性關系,並成立專門的古樹保護機構,對古樹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護理,最重要的是抓緊培養『接班人』,在合適的地點種植相同樹種,對古樹的更新苗尤其要呵護有加。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