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26日訊 楊峰今年21歲,哈爾濱市呼蘭區利民村人。去年6月,他從哈爾濱市高級技師培訓學院數控專業畢業,應聘到『北京現代』。10條流水線蛇形地鏈接在一起,每條線上都有近20輛車的車殼,排風機隆隆作響,這就是楊峰工作的涂裝車間,他主要負責對流水線進行檢測和維修,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錢。楊峰說,他們班裡50多名同學都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學剛結束了以前的實習工作後沒幾天就又找到了新工作,還有的同學乾脆就被實習單位直接『截留』了。同屆的焊接專業14名學生被聘用到江蘇省吳江市的華爾克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全部通過了A1級(高壓容器)、A2級(第三類低、中壓容器)資質考試,平均月薪達2500元,這個專業的另外13名學生還被聘用到擁有世界一流加工、檢測設備的外商獨資企業———上海?霖冷凍機械有限公司,平均月工資底薪在2000元左右。
楊峰就讀的學校———哈爾濱市高級技師培訓學院,所有專業一次性就業率達到100%、專業對口率達95%,就業穩定率達90%。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共有45所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招收10000多名學生,機械類、數控、焊接等專業成為技校生選擇熱點。而2008年的6300多名畢業生中,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被外埠企業招走。一位技工學校的負責人表示,剩下的『5%』未就業的畢業生大多是技能本領非常優秀的學生,還在選擇條件更優厚的企業。
技校分配:企業排隊走後門要人
哈爾濱市高級技師培訓學院的戴春祿院長還沒有掛掉座機,桌上的手機就『嗡嗡』地震個不停,『都推薦出去了,真的沒有學生了,有學生我留著又沒有用。』他無奈地對記者解釋,『都是企業找我要人的,還都是我們經常合作的老關系,我們學校畢業生的數量遠遠跟不上需求數量。』目前,該校在校生5700餘人,學院2009年預計招生2800人,可這還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用人的需求,一些企業幾年前還是技校求之不得的『用工大戶』,現在在技校的眼裡,都漸漸失去了原有的『誘惑力』。『現在我們學生的就業數量已不成問題,我們正在下功夫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每到畢業前夕,來我這裡要人的用工單位,天天送走一批再迎來一批,學校還要去用工單位考察,目的就是想讓學生穩定就業。從招生到就業,學院一條龍的服務模式,讓職業技術教育成為學生和家長的熱門新選擇。』戴春祿院長說:『學校今年的畢業生已經全部就業,機械類、數控、汽車類專業,更是早早被「搶購一空」。』
日前,哈爾濱市一家汽修公司的負責人按著往年的經驗,4月份到各技工學校招聘新員工。可是一連走了3所學校,都空手而歸,臨走前他懇切地對3所學校的老師說了同樣的話:『要是輪到我了就馬上給我打電話啊!』4月20日上午9時,他敲開了戴院長的辦公室,這也是此次招人計劃的第四站,他也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這裡:『我們這次就要3個學汽修汽配的學生,這幾年我可是一直都從你們這兒招人,咱們可是老交情了,你一定要幫我這個忙!』面對企業迫切的用人需求,戴院長只好不斷地如此解釋:『學生去年10月份就被預定了,不是我們不提供,而是現在我們的學生都「名花有主」了。』
戴春祿院長認為,市場需求催『熱』了技工教育。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這幾年企業的用人觀念越來越理性,不再只看重學歷,而更加注重實用技能。當那些手持高等學歷的大學生為了工作四處奔忙時,出身『低微』但擁有一技之長的技校畢業生卻越來越吃香。實際上,哈爾濱市各技工學校都在享受著同樣的陽光———技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幾年達到96%以上。就業渠道的暢通直接拉動了招生昇溫,報考技校的初、高中畢業生多了起來,甚至出現了本科生『回爐』技校學特長的現象。
技校招生:報名結束考生不散
隨著技術工人的待遇不斷提高就業形勢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報考技工學校。
從2005年開始,一度被打入『冷宮』的哈爾濱市技工學校開始呈現出熱招的現象。數控、機電、電子、鉚焊、汽車修理等專業更是熱門中的熱門,許多高中畢業生開始冷靜地選擇職業技術學校,技校的學費低,就業門路寬,也越來越成為吸引學生前來就讀主要原因。
在哈爾濱市高級技師培訓學院,戴院長自豪地告訴記者:去年學院計劃招生1600人,但實際上前來報名的考生達到了近2000人。為了提高學院畢業生的質量,學院對前來報名的學生進行了篩選,最後留下了1625名學生。當時張貼通知宣布招生工作結束後,仍不斷有家長托各種關系找上門來,要求報名入校。『沒辦法,學校辦學空間和師資有限,不得不謝絕。』學院一位負責招生的老師介紹說,數控加工、電工電子等專業特別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偏愛,報考這些專業的學生,比報考其它專業的學生多出很多,這也是和就業形勢緊密相關的。
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處魯兆廣分析,近幾年,我國加工制造業發展迅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級技工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技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同時,國家和各個城市從工資、保障等諸多方面,也為這些技工制定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一些技校畢業生的工資甚至要高於大學畢業生。很多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了這些,所以,技校招生出現了『火爆』的局面。
校企對接:訂單培養實用型人纔
『學校和企業直接溝通的合作模式,能更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需要的人纔。』去年已經輸送了1000多名畢業生的哈電高級技校校長王軍表示,現在技校的課程設計都能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培養實用型的從事生產制造和服務業的技術工人。由於這些技校畢業生手持『雙證』(畢業證和技能資格證),又掌握有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術,99%以上的人找到合適的工作就不足為奇了。
與北京鍋爐廠、杭州鍋爐廠、大連造船廠等多家企業聯盟,實行訂單式培養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已經成為哈電高級技校這家『廠辦校』的老傳統。學校根據公司的需要進行有目標的培養,畢業時學生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通過校企合作,技工學校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老師帶領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到工廠實習,企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與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使得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實際要求緊密對接,保證了在人纔培養過程中貼近企業需求,讓學校和企業實現了『無縫對接』。而政府牽線下的『校企合作』,繞開招聘會,正成為技能人纔就業的『綠色通道』。
今年2月,哈爾濱市高級技師培訓學院組織了電梯安裝與維修專業校企供需見面會,這個專業30餘名學生與企業面對面進行雙向選擇,會場氣氛熱烈而融洽,不到一小時,30餘名學生全部找到滿意的崗位,與奧的斯電梯、上海三菱電梯、天鵝電梯、日廣電梯等企業簽訂了聘用合同。上海三菱電梯人力資源部譚祥穎說,技校生動手能力強,對薪金等的期望值也不是很高,這樣的人纔纔是企業最需要的。『企業更看重的是學生能夠迅速為企業所用,訂單培養能夠縮短學生的適應時間,企業也省下不菲的再培訓費用。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期望也比較現實,「跳槽」的機率小,自然受我們青睞。』譚祥穎說。
深層思考:誰說『技』不如人
眾所周知,時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另一方面卻是企業求賢若渴,技校畢業生搶手,就業形勢出現『一頭冷一頭熱』。
『不上大學,通過接受系統、專業的各種職業技能培訓,高考落榜生同樣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纔。』市高級技師培訓學校辦公室副主任王富文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家長依然還存在著『只有讀大學纔能成纔』這種傳統的成纔觀,認為孩子成纔只有讀大學這一條路,不願意讓孩子進車間當工人。但事實上,注重提高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專業設置非常貼近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同樣能夠把各種年齡、不同學歷層次的人培養成纔。王富文說,有的高考落榜生通過接受一到兩年培訓進入IT企業從事軟件研發工作,畢業不久後就能拿到三五千元月薪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學而優則仕』的社會價值觀影響著大多數人的選擇,更多人寧願去擠高考的『獨木橋』,也不願意選擇職業學校。相對高中、大學的炙熱,多年來技校則顯得非常冷清,去技校學習成了考不上大學的無奈之舉。但是相對於就業市場,高學歷的人纔在某種程度上缺乏相關的崗位經驗,而許多職業教育學校更注重特色專業建設,學有專攻、技有所長。殊不知,時下許多企業最缺的是技工,最吃香的也是技工。技校生畢業後不但比大學生畢業後好找工作,高級藍領的月薪直逼甚至超過白領。
從事職業技能培訓的業內人士劉先生稱,國內的青年是被動地選擇職業教育,基本上是經歷失敗挫折後纔選擇的。而在國外,高中生畢業後不讀大學,選擇一家培訓機構來學一門技術,再去找工作,最終實現個人成纔的情況非常普遍。劉先生認為,技校生走俏給學生和家長一個有益的啟示,面對大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的現實,選擇技校無疑是另外一條通衢大道。
相關鏈接
技術工人全球受青睞
韓國:
偏愛亞洲高級藍領
隨著韓國經濟規模進入世界前十位,通訊、半導體、汽車、造船等強勢產業對熟練工人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不過由於韓國國內工資水平的提高使得韓國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因此,韓國企業開始打起國外熟練工人的主意。
目前,韓國企業最看重的是中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熟練工人。與歐美工人水平不相上下,亞洲的工人由於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相似,因此能夠很快地融入韓國的企業環境和社會環境。同時,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技術工人英語水平較高,在溝通上更是佔有先天優勢。因此,中國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熟練工人正成為韓國企業重點『爭取』的對象。
保加利亞:
欲從國外僱用技術工人
保加利亞決定從國外僱用熟練技術工人來彌補國內在能源及公路建設等領域高素質工人的短缺。保政府決定開放勞動力市場以尋找滿足國內大型基建項目所需的合格工人,這一措施將從5月份開始實施,並將考慮對某些工作崗位上的外國工人提供特定時期的『綠卡』。
加拿大:
未來13年需要19萬技術工人
據消息,社會服務業、家庭護理業、建築業、制造業、應急修理業勞工的缺乏會給安大略省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考慮到加拿大逐漸緩慢的人口增長速度,即將到來的退休高潮以及未來對工人的需求量的增加,該報告估計在接下來的13年裡安省將缺乏19萬技術工人。
這個報告是由安省勞動力缺乏聯盟撰寫的,該聯盟的成員來自全省各種行業協會,這些協會包括制造業、出口業、服務業、教育業、建築業、工程業、商業、礦業、零售業、金融業、旅游業。